首页> 其他类型> 四合院:火红年代的文艺明星> 第125章 齐白石的打算,李向荣偶进救助站

第125章 齐白石的打算,李向荣偶进救助站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如果将李向荣供出去,那就是背信弃义,但李伯能感受到如果自己不把如果把嘴封严只字不提那两幅画到底是谁画的,那齐白石父子是不可能善罢甘休的,到时不仅自己经营了半辈子的营生就要付之一炬,而且很可能还把自己后半辈子的日子给折进去。
    李伯在心中快速的权衡利弊,整个人如坐针毡,甚至最后额头都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不过最后还是自身利益战胜了信义,一咬牙,直接对齐白石父子如实交代了:“我说!画这两幅画的人叫李......李向荣!这是我们第一次合作,我也只是知道他的名字,其他的我是一概不知啊!”
    “李向荣?”听到李伯说出的这个名字之后,齐子如下意识地皱起眉,看向齐白石:“父亲,你有没有觉得这个名字实在有些耳熟?”
    齐白石听到‘李向荣’这个名字的第一时间也有一瞬间的恍惚,仿佛在哪里听过似的,此时也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而就在这时,齐子如突然激动地到底一口气,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我知道了父亲!你还记得前几天我陪你散步的时候,在街上听到的那首歌《我和我的祖国》吗?那首歌的词曲创作者,就叫李向荣!”
    齐子如这么一提醒,齐白石也想了起来,当时确实是在广播里面听到过介绍,而且之前跟友人闲聊的时候,也听他们提起过《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的创作者,也就是李向荣。
    他还记得曾听说李向荣是个年轻人,很是年少有为。
    他这么想着,齐子如又在旁边有些兴奋道:“还有父亲,你还记得我前段时间给你看过一首刊登在京城日报上的诗歌《堆父亲》吗?你当时还说写的实在好,写那首诗歌的也叫李向荣,跟创作《我和我的祖国》的是同一个!而且他好像还是京城日报的编辑。”
    读书看报几乎是齐子如的日常,京城日报这种京城的机关报他更是每天都不会落下,但近些天看了京城日报上面那么多优秀的文章,他还是对那首《堆父亲》记忆犹新,也就对李向荣这个名字很是敏感。
    听齐子如这么一说,齐白石也顿时回想了起来,因为他对《堆父亲》这首诗歌印象极其深刻,一是因为当时是他儿子拿给他看的,很有意义,二是因为这首诗歌无论是文字的运用还是情感的拿捏,都写的实在精彩。
    李伯平日里不喜欢读书看报,对音乐也不怎么感兴趣,身边的人几乎也和他一样‘不问世事’,只知道做点小生意,过好自己的小日子,管好自己的吃喝拉撒,所以对李向荣这个名字并不太熟悉,还以为李向荣只是画艺精湛,听到齐子如所说,才知道李向荣竟然那么厉害!
    “给你这两幅画的那个人长什么样子,多大年纪?”齐白石突然问李伯道。
    面对齐白石,李伯也不敢耍什么心眼,如实道:“具体多大我不知道,不过看上去也就二十左右岁的样子。”
    齐白石闻言下意识的点了点头,喃喃道:“年纪也对得上,应该是同一个人了。”
    齐子如也在旁边点头道:“是啊父亲,我之前就听说这个李向荣是个年轻人。”
    “那你知道他住在哪里吗?”齐白石又问李伯道。
    刚刚看到《春松图》和《松鹤延年》那两幅画的时候,齐白石对背后作画人感兴趣的程度是7的话,那感兴趣的程度已经近乎于满分10了。
    一个二十左右岁的年轻人,不仅会写诗歌,还能创作出火遍大江南北的红歌,画艺更是十分了得,这种‘全才’整个华夏可能都找不出第二个了。
    其他方面齐白石不是很专精,但绘画方面他可是造诣极高的,不管怎么说,他都觉得能把画画到如此程度的人,无论如何都不能被埋没了,画假画,实在是屈才。
    所以便想着先见李向荣一面再说。
    李伯不知道齐白石的真正用意,还以为他们父子要上门找李向荣的麻烦之类,赶紧摆了摆手:“不知道不知道,我只知道他叫什么。”
    见李伯不想撒谎,齐白石没再追问了。
    齐子如知道自己父亲是想见李向荣一面,紧着道:“父亲,如果作这两幅画的李向荣确确实实跟写诗歌创作红歌的那个李向荣是同一个的话,那咱们直接去京城日报,应该就能够找到他。”
    齐白石刚刚也想到了这一点,齐子如说完他立马点了点头:“也好。”
    而后,齐白石的视线落在了刚刚被齐子如拿进茶馆,放在桌旁的那两幅李向荣仿的画作上,心生一念,直接对李伯道:“这两幅画什么价格,卖给我吧。”
    “啊?这这这......”虽然终于有人出手买画,但李伯实在是开心不起来,反而受到了一丝惊吓,以为齐白石要收集证据之类的,一时结结巴巴,不知如何是好。
    齐子如看出了李伯的慌乱,既然现在李伯已经老老实实把背后作画之人告诉了他们,也就没有必要为难李伯了,于是便轻笑一声,对李伯道:“你放心,我们没有为难你的意思,也没有为难李向荣的意思。”
    听齐子如这么说,李伯悬着的心才微微放下了一些,紧接着拿起桌子上那两幅画递给齐白石:“那个......大师,这画送你吧,怪......怪不好意思的。”
    齐白石摆了摆手:“你也不易,不必如此,多少钱你说便是。”
    在‘正主’面前,李伯还哪敢漫天要价,最后眼珠一转,道:“那您就按我收这两幅画的本钱给我吧,两幅一共十万块钱。”
    “也行,那就多谢了。”齐子如相较于刚刚面善了几分,直接从口袋子掏出了十万块钱递给了李伯,顺带把李伯手中的两幅画接了过来。
    李伯也赶紧双手将齐子如递过来的十万块钱接了过来。
    交接完之后,齐白石就由着齐子如将他扶了起来,准备离开。
    离开前,齐子如还指着桌子上的茶水糕点,对李伯道:“今天也麻烦你了,我们先走了,你自己慢慢享用,钱我已经付过了。”
    说完,便扶着齐白石往茶馆外走去。
    李伯见此事终于了结,齐白石父子没有找他麻烦的意思,顿时长舒了一口气。
    待齐白石父子已经走到门口,他又突然抻长脖子对齐白石道:“大师您放心,我以后保准不卖您的假画了!”
    闻言,齐白石父子二人相视摇头一笑,走出茶馆去了......
    与此同时,李向荣来到了京城日报报道。
    今儿他刚一到京城日报的编辑部,就看到一群人围在一起门口讨论着什么,虽然有些好奇,但李向荣在外圈也听不到什么,索性直接敲门进了主编办公室。
    见到周游的第一时间便问道:“老师?外面早组织什么活动还是?”
    周游看到李向荣后先是一笑:“你来啦,快坐!”
    待李向荣在他办公桌对面坐下,他才缓缓道:“你最近不是一直在走街串巷记录百姓生活吗?外面那些都是参与此次活动的编辑和记者,这次活动已经接近尾声了,他们正在开会呢。
    他们不像你,直接把结果交给我就行。”
    李向荣闻言,了然的点了点头,随后从自己的斜挎包里面拿出了一个笔记本,递向周游:“老师,这是我这几天的记录的一些市井间百姓的生活细节,你过目一下。”
    周游却将那笔记本推给了李向荣:“这次活动还有几天才结束,你再观察记录两天,到最后一起给我就行。”
    “好。”李向荣点了点头,将笔记本重新放回了自己的包中。
    周游听到外面隐隐传来的讨论声,忽而笑道:“刚刚他们开会的时候我在旁边听了一会,听了他们讲述的一些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也听了他们最后关于解方前和解方后人民生活的对比总结,第一次非常直观地感受到了新华夏的欣欣向荣,也更是觉得此次活动非常有意义。
    你也要让你的观察力敏锐起来啊,到最后为咱们这次的活动‘点点睛’,画下个完美的句号。”
    李向荣点了点头:“老师放心。”
    半个小时之后,李向荣便从京城日报走了出来。
    他直接朝着一处他之前走街串巷还没去过的地方进发,将刚刚那个笔记本拿了出来翻开崭新一页,手拿周游之前送给他的那个钢笔,走在路上边走边看,准备趁着活动快要结束之际,再将‘答卷’完善完善,发现些更有意义的人和事。
    刚刚听完周游那番话,他也更加意识到这次任务的重要性,毕竟可以更直观的让读者感受到新华夏的欣欣向荣,这样可是很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很好的培养人民的‘向心力’的。
    今日天气明朗,早春的太阳渐渐焕发了生机,照射并孕育着大地上的万物。
    李向荣走在街上,能很明显的感觉到四周的一片欣欣向荣,街上路人各个面上带笑,街道两旁店铺内的老板伙计也是各个干劲十足,摆摊的摊贩随处可见,声声吆喝嘹亮不已,底气十足。
    单单着简单平凡的景象,其实就能清晰的感知到解方前和解方后的巨大差异了。
    在解方之前,摆摊儿怎么可能摆的安生,因为变故频发,绝大多数摊贩都是东奔西走,甚至四处逃窜,在夹缝中生存。
    不过李向荣知道这些景象肯定早都被其他同事给记录下来,逐帧分析了,再记录就意义不大了。
    所以他便在这一片欣欣向荣中继续往前走,想着探索些不一样的。
    李向荣带着目的缓步走着,来到一处稍偏僻些的位置后,突然看到在连在一起的一排房子前,有很多衣衫破旧的人在排着队。
    他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下意识地皱眉,待走近了些,才看此处大门框上白底黑字的‘救助站’三字,这才知道原来这个地方是在京城设置的一处救助站。
    这倒不稀奇,虽然说新华夏现在一片欣欣向荣,但之前毕竟是连年战乱,各地便涌现了大批需要救助的失业人员,流离失所的灾民等。
    这座救助站,应该救助那些无家可归或者是逃难来到京城的人们,待到这些难民有了谋生的能力,应该就会让他们离开救助站。
    正当李向荣思索着,几辆拉满了大白菜的板车突然从他身边经过,救助站内身穿制服的工作人员见状,立马吆喝一声:“菜来了,出来帮忙。”
    只见他话音一落,救助站内一些有劳动能力的人便纷纷从屋内涌了出来,有些亢奋的朝着那些大白菜冲去,虽然身处救助站,大多都是走投无路之人,但此时此刻他们每个人的脸上却都是洋溢着幸福的笑意的,从他们的身上,是能看到希望的!
    李向荣见到此情此景,突然心生感触,他知道,在解方之前,就算是有救助站这样的地方,绝大多数也只是民间发起的,不成规模,也不能撑多久,所以之前的难民可没有这种生活,饿死人的事情常常发生。
    而眼前这个救助站却是官方建立的,既正规又稳定,不仅能长期给他们提供一个落脚的地方了,而且还能让他们每顿都能填饱肚子,虽说吃的也是一些糠咽菜,但起码能保障温饱。
    这一处救助站,就能将解方前后人民生活的对比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是极具代表性的。
    一边观察着救助站内的情况,李向荣便已经决定要将救助站这事儿给记录下来,呈递给周游了。
    他觉得将这些记录下来,肯定能在其他同事中脱颖而出了,最主要的是还可以将这鲜少人知道的事情展现在读者大众面前,让人民看看新华夏的良苦用心。
    这么想着,李向荣便迈步朝着救助站内走去,毕竟想要更好的记录,就要近距离的细致观察......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历史病了 混在末日,独自成仙 文豪1978 诸天模拟:从莽荒纪开始 酷夏 顶级赘婿 人潮人海 囚春山 开局签到荒古圣体 吞噬星空2起源大陆 练气千年,方知是封神! 山河祭 重生我可就制霸乒乓了[九零] 嫁给男主的舅舅 退婚后,我闪婚绝色女总裁 最强小神农 灰烬领主 仙人消失之后 带着农场混异界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