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南陈帝业> 第五十四章 焦虑

第五十四章 焦虑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天嘉七年(566年)。
    八月二十一日。
    平州,安罗城。
    巳时。
    一骑卒自东门之外,飞马入城。
    县府之内。
    览罢信件的(八品)平海侯国相、招远将军吴惠觉正在院中踱着步子。
    他乃是镇东将军吴明彻之子,前岁吴明彻受赏,在平州得了个汉户四百的平海侯国,他因之领了个国相的差使来此。
    去岁以来,平州捕奴大热,他带着国中义士,进山捕了数百奴人,换了上百匹好马。
    他本打算过两月便将这些马匹交给章大宝运往江南发卖,再用得来的钱帛往齐国买些贫家女子,赐给麾下。
    届时,汉儿义士们在平海国立业归心,他未来的平海侯之位才能坐得稳固。
    他自觉自己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是以一早便有了保境安民,做一平州米虫的打算。
    谁想,上月平州又生乱事,高丽百济入寇,巨济国相章大宝贩马的船队被州府征用,他屯的马匹直接砸在了手里。
    他自己也因为出身名门,被刺史徐俭点名做了安罗城的守将。
    可他虽通文墨,于武事上,却只有些山中捕奴的经验,哪里知道守城的办法。
    是以,这几日来,他茶饭不思,心中忧虑绝不在城外百济王之下。
    前时,他果真应该当自己偷偷多学些军略的。
    见那周都督麾下的骑士还在一旁等候,吴惠觉心知军情如火,不容犹豫,终于答复道。
    “前时,我已受都督之命在城内大聚柴草,燃火之物不足虑。”
    “然而,此次都督命我出城烧百济营寨,实甚危险。”
    “若百济一旦来攻,还望都督飞马来救。”
    “我即检点兵马,一二时辰后,必领兵出。”
    言罢,吴惠觉往袖中摸了块数两重的倭银,就要塞给那骑士,他道。
    “然请壮士为我美言,勿使诸将以胆怯笑我。”
    这骑士却拒谢了他的好意,他知晓平州存亡于他己身祸福大有干系。
    此刻见吴惠觉言露胆怯,他心忧周都督诱敌出战之计不能成行,便即刻正色激之道。
    “国相若不欲辱没家名,即当立时发兵,至若以寡临众,世人则当皆称国相之勇。”
    “我虽小卒,家中田宅不过百亩,奴不过二人,亦知存亡之际,不可顾一身而犹豫。”
    “国相位在公侯,家受百里之土,手掌千万之人,今日竟将惜身而误国乎?”
    那骑士见吴惠觉面露愧色,自知激将得逞,便进而言道。
    “国相但勿忧,我军皆快马,此时只在二十里外,望见烟火,须臾便至。”
    “此刻百济新兵入寨,人心未安,即或出寨来攻,亦必难得齐整,国相守之片刻,我大兵即至,必大破之。”
    “惟请国相速发兵马纵火,勿失战机。”
    吴惠觉闻言动容,终于不再拖延,他将牙根一咬,豪言道。
    “我军略虽疏,亦非无耻之人。”
    “壮士尚能为国忘身,我有何惧?”
    “请壮士回报都督。”
    “慧觉虽文士,胆气亦不让武夫。”
    言罢,吴惠觉当即唤来副将,下令道。
    “命将士速披甲,发我厩中之马负柴草。”
    “我将与诸君,同往百济营下。”
    “纵火!”
    ————
    午时。
    百济王扶余昌被鼻端萦绕的一缕烟气惊醒。
    他近来睡眠质量奇差,常被各种小事打断睡梦。
    今日只睡了不到两个时辰的他,本想继续睡去,却听见帐外有兵士慌乱的喊叫传来。
    觉知情形不对,他即刻披衣而起。
    他望见嘉善还在王座之侧的小塌上,蜷缩酣睡着,那佳人,容颜如画。
    替她拉起丝被,目光掠过美人领口处露出的雪白肌肤,扶余昌咽了口唾沫,心中发誓过几日待他恢复了精力,定要将这道美味吃掉。
    年岁一长,有些事,便时常力不从心了。
    扶余昌心中感叹唏嘘之际,却闻到那烟气越来越浓,当即抛却美色之惑,向营中而去。
    “鞬吉支,陈人在营门外聚柴草纵火,北风南来,营中烟熏难耐,请发兵击之。”
    说话的这位,正是早间赶入寨中的王族德率,此时麾下领着一千人马。
    扶余昌闻言,觉得陈人纵火,或许是陈将周罗睺的诱敌之策,便问道。
    “可有射箭矢以退其兵马?”
    那德率答道。
    “陈人以门板载车前,运柴草,我等射弩矢不能伤。”
    扶余昌又道。
    “陈人兵数几何?”
    那德率闻言兴奋,只道。
    “有民夫数百为其运柴草,陈兵只七八百人。”
    “但遣千余众出寨,即可破之。”
    扶余昌听出了这青年将军的争功之意,这些王族远支身上,总是带着一种盲目的自信。
    他神色不动,只缓缓同这小将道。
    “此必周罗睺诱我之谋,若必欲击之,必遣全军出营,一鼓而下,方不使其兵得我交战之间隙。”
    “若只一千军出,与陈人相持既久,周罗睺伏兵必自山林出。”
    “我虽不知其伏兵在何处,唯知千人出战,必败矣。”
    在战前,扶余昌将周罗睺过往的战例研究了许久,对他的心理防备已经到了扭曲的程度。
    此时他自觉得计,加上又有睡眠不足带来的暴躁情绪,当下决议要全军尽出,速灭当面陈军。
    左右将率虽觉不妥,但而今营中皆是王室嫡系,谁也不愿意去触鞬吉支的霉头。
    毕竟嫡系之所以是嫡系,第一条,便是要懂得迎合上意。
    于是,扶余昌亲披衣甲,尽发营中三千兵出寨。
    他要亲自打赢这场百济东征的第一仗!
    ————
    天嘉七年八月二十一。
    都督周罗睺使将军吴惠觉出安罗城,临百济王营寨,纵火以诱其兵出。
    百济王畏陈军,悉其营兵三千出击。
    时吴惠觉年二十,未通军略,麾下兵只七八百,见百济兵多,生急智,置柴草十数团,燃火以为屏障。
    又以车为墙,且战且守,引兵退至河南岸百步处。
    时安罗城与百济营寨隔河而望,安罗城在北,百济营在南。
    百济立营垒距河约五百步,此时河水深,渡河需用舟船。
    亲近皆谓吴惠觉当渡河守城,吴惠觉不然,令南岸舟船十余艘皆向北岸,以示决死之志。
    将士知将军有必死之心,又知援军即刻至,皆死战。
    百济王引兵出击,数被火堆、车墙阻扰,以三千击七百,自午至未,战有五刻而不能克。
    百济王于是大怒,领近卫亲兵四百人临前阵,必要一鼓而破之。
    “嗖”
    一支重箭自百济阵中射来,穿透一片单薄的木板,砸在吴惠觉胸前的铠甲之上,引得他心脏一阵狂跳。
    一个少年军士将他拉到身后,用身体将他掩住,对他道。
    “将军,百济王旗已到近前,他们或是要大举来攻了,将军且快往后阵暂避。”
    吴惠觉没有立即答话,他只是偏过头,让目光越过少年的肩膀,穿过“车墙”的间隙,落在百步之外的百济兵身上。
    “嗖”
    又是一支羽箭射来,擦过他的耳畔。
    老实说,在经历了初上战场的惶恐之后,吴惠觉竟然开始有些沉迷于这种同死神擦肩而过的感觉了。
    他将那插在身后木栅之上的箭矢拔下,回正了脑袋,冲眼前的少年笑道。
    “我认得你,淮北孤儿,刘七郎。”
    “今岁捕奴,你私放小奴一人,被罚以一奴奉公。”
    他见这少年闻言痴愣,面上笑意未改,继续道。
    “那小奴甚可怜,我亦有心纵之,然而法无信不立,我等远在异域,万事常有不得不为。”
    “此间战罢,我送你一奴,如何?”
    少年闻言并未见喜,他从怀中掏出一尊小佛像来,他道。
    “只愿此战之后,平州再无兵戈。”
    远处,百济王的大旗映着火光卷动,百济的兵士已经开始列阵,即将冲锋。
    吴惠觉没去管对面的动作,他已向麾下的队主交待了后事与布置。
    若是周都督的大军再不赶来,他便是同了这些相熟的军士一起战没于此,亦好。
    他将刘七郎的那尊佛像要来,掏出一块丝缎,替那佛像擦去了污渍。
    伴着耳畔越来越近的脚步声,他向这少年,从容言道。
    “我叫惠觉,家中比你,更信佛道。”
    他将佛像还给少年,将一杆长矛握在手中,伸出车墙之外。
    此时,百济兵只在四十步外了。
    刘七郎见他举动,亦是将长矛举起,伸出墙外,耳畔却听得将军言道。
    “我家中累世将帅,杀伤甚众,是以我阿父名我惠觉,欲使我但通文学,勿造杀业。”
    “然而佛法虽好,我命亦重,今日生死之际,不可犹豫,我为七郎先杀之。”
    吴惠觉的话,实是说给自己听的。
    他不想懦弱而死。
    双手举握长矛用力前刺。
    他感到了长矛刺破肉体的阻力,他看到了敌手面目的扭曲,他听到了对面痛苦嘶吼的声音。
    他的泪水顺着眼眶流下。
    百济军士斩断了他长矛,向他逼迫而来。
    下一刻,那军士便死在了刘七郎的矛下。
    但是,敌人太多了。
    他抬手将一个三步之外的敌军用弩矢射倒。
    他看到三十步外,百济王正披着战甲,骑着骏马,鼓噪着左右冲阵的军士。
    我们,便要败了么?
    我,便要死了么?
    在一遍遍地纵火烧车中。
    吴惠觉和刘七郎已经退到了最后一道防线,方才,他的臂上中了一箭,此间,正流血不止。
    我们的援军在哪儿?!
    在离河岸只有三十步的最后一道防线之上,所有的陈军士卒都在心头呐喊着。
    对面。
    披甲驰马的扶余昌正在王旗之下,望着越缩越小的陈军军阵,品尝着眼下那唾手可得的胜利滋味。
    他打马临到陈军阵前二十步,他知道陈人的箭矢早已射尽了。
    然后,他开弓朝那里一个看起来便是陈人官长的人物,射了一箭。
    箭中其臂,血流不止,他听到了那将官的痛呼。
    他不自觉地笑了起来,这些时日积蓄地恐惧与焦虑,在这一刻一扫而空。
    他感觉自己又行了,今夜便能吃掉嘉善。
    然而。
    就在陈军退到离岸不过三十步距离时,扶余昌忽然听到了一阵马蹄之声。
    接着,便是成百上千的陈人骑卒自东面而来。
    好在,他们之前隔了条不能骑马直渡的大河。
    扶余昌在心中自我安慰道。
    他冲见到陈军骑卒来临而有些慌乱的兵将们喊道。
    “陈人骑马,不能渡河,我等速灭眼下之敌,陈人于我无可奈何也。”
    百济将士心中稍安。
    却见河水之北,安罗城门大开,无数民夫推小车载浮木而出。
    陈军骑士皆下马,重甲者乘木船,轻甲者抱浮木。
    数十条渡船,数百条浮木,载近千陈军,急发北岸南渡。
    众舟之上,唯有一骑将,载马而来。
    那骑将携马先渡,甫一到岸,便有随行步卒将他的旗号的打起。
    “是周罗睺!”
    扶余昌见到那周字大旗升起,恐惧之感,猝然临身。
    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害怕。
    但他知道,此时陈人半渡,正宜击之。
    在长久的精神压力缠身之下,此刻,他很顺利地作出了最错误的决定。
    扶余昌唤来左右十位骑卒卫士,由他领着,向那势单力孤的骑将冲去。
    他要亲手除去这个令他心忧的根源。
    他要做辽东三国的英雄。
    他要阵斩周罗睺!
    奔马冲开人群,像是航船在海中劈开波涛。
    扶余昌看到周罗睺翻身上马,手中提一把偃月刀,向自己俯身催马冲来。
    他于是平举马槊,亦加了马速,直向周罗睺急撞而去。
    “碰”
    两人飞马擦身而过,扶余昌只感到手中马槊被什么东西一磕,刺偏了开去。
    继而,他眼见周罗睺手中的偃月刀在空中横起,直指自己的颈项。
    然后,他听到“噗”地一声。
    他看到血色的喷泉,从一个无头的骑马武人身上喷出。
    那是。
    他的身体啊。
    ————
    天嘉七年(566年)。
    八月。
    安东将军周罗睺,使平海国相吴惠觉出安罗城诱百济兵。
    百济王中计,尽发营中兵击之。
    战至未时,陈军退守河岸,将军吴惠觉中箭,将覆灭。
    是时,周罗睺自将精骑三千为援兵,至于岸畔,渡舟不足。
    于是令骑卒弃马,用安罗城中能浮之木,使步卒乘舟抱木,急渡南岸。
    周罗睺携马先发,先至岸。
    百济王见其匹马单人,呼左右十骑冲之。
    周罗睺本猛将,刀马之能,世所罕见,一合而断百济王首。
    百济众军皆胆裂,大军亦至南岸,遂大进而击之。
    百济军大溃乱,自相践踏死者无数。
    周罗睺以吴惠觉军伤亡重,百济军卒除亡入山谷者,皆斩之,得首二千七百余级。
    是役,陈军阵没者五百余人,周罗睺皆命有司加抚恤。
    陈军破百济营寨,获百济王小妃国氏。
    百济左平国茂闻百济王死,率部五千人请归降,更请周罗睺纳国氏。
    时北面高丽攻国原甚急,南道顿兵不宜久,周罗睺不得已而纳之为妾。
    国茂于是反正,与刺史徐俭攻安平城下百济军,尽灭之。
    百济王死,百济诸军在平州者皆逃亡,徐俭于是立周罗睺旗号,与国茂海陆进军,百济南道降人无数。
    八月二十六。
    周罗睺率精兵八千人,自巨济浮海,将攻汉城。
    更命章大宝、吴惠觉树徐俭旗号,引余军,援国原。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大道飘渺 长跑八年,婚礼现场她奔向白月光 红楼:最强锦衣卫,我只手遮天! 开局50灵石和师姐做2小时道侣 小祖宗出墓:国家跟她吃瓜赢麻了 大明:寒门辅臣 兽世:穿成恶毒雌性后被反派大佬们强宠了 骂谁害群之马呢,叫我警神 金殿销香 无敌道医 我道侣修习了替生术 重生年代:开局拯救绝美大姨子! 重启人生 绝色生骄 志怪书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全能仙医 财富自由,从回到小县城开始 魔女,火球与蒸汽邪神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