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言情>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292章 贞观十四年

第292章 贞观十四年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92章贞观十四年
    小兕子吃着面条,目光就看着桌上的奏章,皇姐与皇兄正在批覆着,虽说看不懂,不过眼神明亮。
    等小兕子将碗中的面条吃完,李丽质伸了懒腰,站起身稍稍活动了一番筋骨。
    李承乾翻过一页卷宗看着。
    苏婉扶着腰,一手也扶着肚子走到窗边,稍稍将窗户打开一些,也能让外面的风吹入,让殿内多一些新鲜的空气。
    安静的殿内,只有书页偶尔翻过的声音。
    李承乾拿起一旁的茶碗,喝下一口茶水。
    苏婉安静地坐下来继续织着衣裳,道:「今晚的风挺大的。」
    宁儿低声道:「恐怕要下雨了。」
    安静的殿内,又过了小半个时辰,外面果然下起了雨,冻雨不停拍打在窗户上。
    小兕子坐在椅子上,双脚悬空着正在晃着。
    东宫窗户都是把手的,而且很严实,只要关上了窗,就不会有风漏进来。
    李丽质将几卷奏章整理好,道:「今年出征回来的人口该有七万左右。」
    李承乾颔首道:「孤也统计好了,此番大战几乎要把关中的储备掏空了。」
    「要恢复过来至少还需要三年。」
    「大军最快也要来年夏季才能回来。」
    「夜色深了,你领着明达去休息吧。」
    李丽质牵着小兕子回去了,李承乾坐在书桌边看着如今各县的情况。
    出征的府兵回来之后,按照兵归府,将归朝的规矩,除却一部分需驻防的兵马,绝大部分的人都会回来生产。
    来年才能加入生产中,而后还要再等一年才能看到效益。
    宁儿帮着整理着卷宗。
    苏婉已将寝殿重新整理好。
    其实丽质的预估还是过于积极了,从现实来看关中想要恢复元气,恢复到大战之前,岂止需要三年,大概是在五年,六年?
    其实郑公是希望将各县的人都安排入作坊,参与生产的。
    因如今的父皇越来越信重郑公,依照郑公所言不能让国家太过安逸,将那些习惯了闲散的闲汉全部放入作坊,就算是绑也要绑进作坊内。
    在如今的形势来看,郑公的意见是不错的,效果也是明显的,各县的生产力都在提高。
    宁儿拿起一旁的茶碗道:「殿下,夜深了。」
    李承乾道:「嗯,夜深了,确实不该喝茶。」
    翌日,李承乾在东宫外晨练,昨晚下了一夜的雨水,早晨雨水停歇的时候,地面上又结起了薄薄的一层冰。
    今天休沐,李承乾可以不紧不慢地在东宫用早饭,这是一年之中难得的清闲时候。
    李渊喝着黍米粥,配着腌萝卜吃着。
    爷孙俩坐在一起,时而听到筷子碰到陶碗的动静。
    「近来,你父皇睡觉都要笑醒了?」
    「爷爷何出此言?」
    「天山都打下来了,你父皇难道不高兴?」
    李承乾吃完了碗中的黍米粥,将碗筷搁下,道:「孙儿倒是没见到父皇有多麽高兴,可能眼下还有更担忧的事吧。」
    李渊用筷子夹起一块腌萝卜,在嘴里嚼着,隐有思量。
    太监快步来报,躬身道:「太子殿下,中书省打起来了。」
    李承乾神色淡定地饮下一口茶水,道:「嗯,现在还打着吗?」
    「被拦住了。」
    「今天还在中书省批覆文书的有几人?」
    「八人。」
    李承乾喝着茶水,目光看着前方,没有再问。
    见太子稍有蹙眉的神色,太监低声道:「是郑公与赵国公起了争执,双方先是吵着,中书省的官吏就动手了。」
    「没事,现在打完了,让他们继续做该做的事。」
    「喏。」太监点着头去又去吩咐。
    李渊又狐疑地看向镇定的孙子。
    李承乾解释道:「郑公一直要求各县将能劳作的人都安排到作坊里,因现在是农闲,正是大力生产的好时候。」
    李渊道:「好事呀。」
    「但舅舅不这麽认为。」李承乾放下茶碗,在冷空气中呼出一口气,又道;「舅舅觉得郑公在竭泽而渔,可郑公认为不让人们劳动起来,太过安逸了,对国家是有害的。」
    李渊思量道:「朕也当过几年皇帝,当初二郎登基之后就说过要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这话其实没错,对一个皇帝来说作出这样的许诺,可以给臣子留下一个好印象。」
    「那你觉得是郑公不对了?」
    「也不见得是郑公不对。」
    李渊抚须还有思量。
    李承乾道:「爷爷今天与孙儿一起去钓鱼如何?」
    李渊摆手道:「不去了,朕去钓鱼就想睡。」
    东宫内,今天的文章题目是梦想,每个人都要写一篇文章来称述个人的理想。
    见小兕子也端坐着,李丽质道:「明达,你就不用写了,你连字都写不好。」
    小兕子点着头还端坐着。
    李治挠了挠头,他费劲地看着眼前这张空白的纸张,也不知道该如何落笔。
    如果眼睛可以冒火,多半这张纸就在他手中洞穿了。
    再看一旁,李治发现慎弟正在奋笔疾书,他咳了咳嗓子。
    李慎转头看向正在注视的皇兄。
    李治也抛去眼神。
    随后李他又低着头,这又不是答题。
    午时,李承乾坐在太液池边钓鱼,丽质就将今天考试的文章送来了。
    她搁下一卷考卷,双手放在炉子边取暖,又十分宠溺地抱着小鹿伸过来的脑袋。
    李承乾拿过一张纸,看着文章。
    东阳想要做一个能治病救人医者,高阳想要成为一个女将军,临川要成为丽质皇姐这样的人,汝南说要学琴。
    再看到明达的文章,就写了两个字道士。
    平日里对弟弟妹妹就很了解,只有李治的文章写着好好活着,更好地活着,活得更好等等反覆的几句话。
    李承乾将考卷放在一旁,一手拿着鱼竿,一手拿着吕氏春秋又看了起来。
    人的特长通常与环境有关。
    就譬如说李慎说他要成为大匠,或许将来他成不了泥瓦匠,也可能会成为一个设计师?
    弟弟妹妹的梦想平凡且又有些不平凡。
    让李承乾不满的是,他们之中竟然没有以当皇帝为梦想。
    当皇帝难道不该是个梦想吗?
    呵呵……
    李丽质放开了小鹿的脑袋,它就卧在公主的膝盖上,也不想挪开了。
    母后在太液池边种了一些梅花树,现在正是梅花盛开的季节。
    坐在水榭中,李丽质看着太液池平静的湖面低声道:「皇兄,郑公是竭泽而渔了吗?」
    「你也听说了?」
    「中书省门前郑公与舅舅吵成那样,如今朝野都知道了,妹妹今天早晨去看望母后,父皇就说起了要给雍州免除一年的租赋,还给了魏王府赏赐。」
    李丽质说罢,有些苦恼。
    现在的雍州与汉时的雍州不同,当年爷爷登基之时重新划定了州府,北魏时期雍州泛指关陇各县。
    而爷爷登基之后,雍州包括了京兆府下辖的十二个县。
    今年天山一战导致关中生产力几近停滞,众多的民壮府兵随军出征,来年确实要减轻租赋了,这是一个皇帝对民生扶持的必要行为之一,依旧秉持着轻徭薄赋的理念。
    李丽质又道:「父皇是不是站在舅舅一边。」
    李承乾道:「无关父皇站在谁的一边,来年的租赋重心不在关中,而在洛阳,你是不是觉得父皇有点拆东墙,补西墙的意思?」
    「嗯,考虑过。」
    李承乾从湖中钓起一条鱼,笑道:「来年该生产还是要生产的,田地的租赋该免除就免除,让关中乡民好好休养一年半载。」
    兄妹在太液池边说着话,天空又下起了大雪,贞观十三年就在一片静谧中过去了。
    贞观十四年,正月,长安各处坊间有官吏正在念诵着旨意。
    因苏婉正是怀孕最关键的两月,皇后在正月初一这天就来到了东宫。
    从去年夏天六月发现身孕,到如今的新年正月,东宫的第一位新生儿的出生就在这一两月间。
    东阳向母后道:「快则这月,最迟多半是二月。」
    长孙皇后道:「你父皇还打算去骊山游猎,母后就不去了,陪着孩子生下来。」
    苏婉颔首道:「让母后牵挂了。」
    长孙皇后扶着儿媳笑道:「这孩子一看就是急性子,多半是着急要出生的。」
    苏婉笑着点头,道:「在肚子里也挺闹的。」
    东宫一片安宁,玄武门北面的一处营地,这里是父皇新建立的百骑营,李承乾与父皇正在这里比试着箭术。
    李承乾骑在马背上,张弓搭箭,瞄准二十步之外吊着的一枚金块,将弓弦拉满,一箭而出,箭矢擦过金块,用细绳吊着的金块不停晃动着。
    「殿下好箭术!」李孝恭拍着手掌,在一旁大喊道。
    尉迟恭神色凝重道:「陛下已很久没有骑射。」
    长孙无忌也点头。
    郑公站在一旁沉默不语。
    秦琼与李绩倒是笑着不语。
    李世民拿着手中的弓,看着儿子的马匹停下,心说承乾的好胜心还挺强。
    心中思量片刻,李世民策马而起,在马背上拉弓而起,也瞄准了金块。
    箭矢放出,也是精准地击中了金块。
    「彩!」众人纷纷高呼,比太子殿下先前的呼声更高了。
    吊着金块的木架又被后移了十步的距离,这一次是三十步远。
    李孝恭伸腿,用脚尖轻轻碰了碰正坐在火堆旁烤肉的程咬金的手臂。
    「做甚!」
    「可为你家小子找到婆娘了?」
    「在找。」程咬金没好脸地回道。
    马蹄声又起,在众人的目光下,太子殿下放出的箭矢再一次精准地击中。
    而后,陛下的箭矢也同样命中。
    到底是谁提议的这一次比试,其实这件事说来话长。
    李孝恭的目光看向了一旁的长孙无忌与郑公。
    太子殿下是站在郑公这一边的,而陛下则是站在长孙无忌一侧的。
    为了不让两方的争执成了皇帝与太子间的口角,李孝恭就提出了这一次的比试。
    如果太子与皇帝之间不吵架,还是挺好的。
    李孝恭觉得自己又一次拯救了大唐的社稷,由衷地。
    几轮比试,金块已被移至五十步外,别说一箭命中了,就是现在放眼看去,那金块只有黄豆大小。
    「怕了?」
    听到父皇的话语,李承乾道:「有点难呀。」
    李世民笑着道:「哪怕你的箭矢出去时稍稍吹来一点风,就会偏。」
    要不算了?
    父皇的意思多半是这样的。
    李承乾从箭筒中拿出一支较细的箭矢,试了试弓弦,道:「无妨,一时胜负罢了,儿臣就算是输了也不会在意。」
    「好。」须发花白的李渊笑道:「这才是我李家的儿郎。」
    言罢,李承乾策马在校场上跑起来,拉弓而起,箭矢在弓弦上很稳。
    提着弓的手缓缓放松,深吸一口气,直到箭头与远处只有黄豆大小的金块重合,放箭而去。
    那细长的箭矢发出更为凄厉的破空声。
    「叮!」
    金属的箭头触及金块发出脆响。
    校场上又传来一阵欢呼声。
    李世民的目光还看着远处正在因撞击而摆动的金块,沉默不语,也从箭筒中拿出一支箭矢,它与寻常箭矢相比,更轻更细。
    这是东宫孩子们训练时用的箭矢。
    承乾这一箭能够命中金块,多半是与这细长的箭矢有关。
    李世民策马而起,在众人的注视下,这位大唐皇帝张弓搭箭,瞄着远处的金块一箭而出,当箭矢擦着金块而过。
    或许是箭矢带起的风稍稍带动了细线,让金块有了轻微的摆动,却听不到金属箭头落在金块上的撞击声。
    校场上一片寂静,众人不知该说什麽。
    李承乾策马缓缓走向木架子,拿起吊在绳子上的金子道:「谢父皇赐儿臣金子。」
    本来这块金子就是此番皇帝要去骊山游猎的用度,成了这一次箭术较量的彩头。
    李承乾将金子高高拿在手中,朗声道:「正是因父皇主张节俭,此番去骊山游猎减少用度,儿臣领会父皇用心良苦!」
    长孙无忌朗声道:「陛下圣明!」
    尉迟恭与秦琼,李孝恭也高呼道:「陛下圣明!」
    校场上兵士们一次次高呼着。
    李世民策马立在校场中,见到儿子策马而来,面带笑容又低声道:「朕不用你来解围。」
    面对众人的笑容,李承乾策马在父皇身边,道:「是父皇圣明。」
    「朕去骊山这段时日,朝政便交给你了。」
    「儿臣已在骊山备好了粮草,父皇也放心。」
    李世民笑道:「就连郑公都说唯有太子能够监理朝政,主持大局。」
    「郑公未免过誉了。」
    父子和睦,皇帝一家如此,众人心安。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集群重炮轰杀修仙者 从一人之下开始的十二符咒 生死圣皇 这一脚,我踢爆了整个球坛 游戏入侵:我的血能毒杀异界神魔 世仇千金逆袭追夫记 路人A渣了主角团后[gb] 一群原神coser穿到名柯世界之后 快穿:每次都是地狱开局 三年真心喂了狗,转身嫁京圈大佬 盗墓:大佬他不想谈恋爱 六个男主?好孕美人多子多福 唐奇谭 凝魂道 八零丈夫兼祧两房?我转身嫁军少 谁让这只摄魂怪进霍格沃茨的! 江湖男儿 渊天辟道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