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言情>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102章 科举揭榜

第102章 科举揭榜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02章科举揭榜
    从立政殿端出两碗药汤,一碗给陛下是祛火的,一碗要送去东宫给太子殿下安神助眠。
    且说,陛下与东宫太子大吵了一架,最后闹得不欢而散。
    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一个时辰传遍了宫中,两个时辰朝野皆知。
    听闻此消息,褚遂良回了家之后,便重病不起,请了大夫,也请了太医署的医官,没有三两月的调养多半也好不了。
    李泰坐在自己的府邸,他还是喜欢将茶煮着,放一点核桃或者红枣当汤喝。
    一边喝着茶汤,听着身边仆从的解释,李泰蹙眉道:「当真?」
    仆从回道:「东宫所有人包括当时围在东宫的禁军都知道。」
    李泰将手里的卷宗放在桌上,一时间也没了兴致,问道:「母后有说什麽吗?」
    「回殿下,皇后倒是什麽都没说。」
    李泰盘腿而坐,一手撑着下巴,又是一声叹息。
    夜晚笼罩长安城,东宫。
    李承乾正在吃着晚饭,弟弟妹妹们都低着头用饭,此刻一言不发,就连平时吃饭的吧唧声都没有了。
    大家吃饭都是小心翼翼地,只有筷子偶尔碰到碗盆的动静。
    见皇兄用完了饭食,拿着碗筷站起身。
    弟弟妹妹们不约而同地手中筷子一停,侧目看着皇兄将碗筷放入一旁的水桶中,而后便离开了。
    等皇兄的身影从前殿离开,一路走向后殿。
    在场的众人又是长出一口气。
    李治小声道:「皇姐,今天的皇兄好吓人。」
    李丽质将一块炖排骨夹给他,道:「吃你的。」
    「谢谢皇姐。」李治夹起皇姐给自己的排骨,低头吃着。
    皇兄与父皇大吵了一架,用晚饭时弟弟妹妹大气不敢出。
    李慎道:「我们的皇兄真是太勇敢了。」
    李治点头道:「换作是你,多半已跪下。」
    李慎叹道:「以前不知皇兄所言的偶像是何意思,现在皇兄就是弟弟的偶像。」
    一旁的东阳公主,听得愣是好一会儿忘了咽饭。
    等殿下们都用了饭,小福便带着东宫的宫女们收拾碗筷。
    夜里,又下起了雨,又是一声炸雷闪过夜空,将皇宫的这方夜空照亮。
    甘露殿,夜空一道炸雷,照亮了皇帝阴沉的脸。
    一旁的老太监低声道:「陛下,可以用饭了。」
    李世民呼吸依旧沉重,从东宫回来气还未消。
    见陛下不说话,老太监看着桌上已放凉的饭菜,长叹一口气。
    雷雨持续了一个时辰才停歇。
    翌日,天刚刚亮堂的时候,李承乾这才晨跑结束,与李绩大将军用了饭食之后,准备去上朝。
    刚走出东宫,便遇到了老师。
    房玄龄脚步在东宫前停下,道:「听闻昨天太子与陛下争吵了?」
    李承乾揣着手道:「孤一时年少轻狂,让老师见笑了。」
    房玄龄忽然一笑,道:「太子殿下的年少轻狂还真是与常人不同。」
    「是吗?」李承乾抬首道:「谢老师夸奖。」
    房玄龄摇头苦笑不语,朝着太极殿走去。
    李承乾跟在老师身侧,还有不少朝臣走在前面,陆陆续续进入太极殿。
    走在前头的是两位皇叔,河间郡王与江夏郡王。
    李道宗道:「李元昌这件事怎麽都不该大理寺来管。」
    李孝恭点头道:「人是我们宗正寺的。」
    李道宗回道:「这件事发生在长安,就应该归京兆府管,怎麽能交给他们大理寺。」
    李孝恭道:「就不该给大理寺的。」
    听着两位叔叔还在计较半个月前的事,李承乾迈步走入太极殿内。
    只不过这个太子一走入太极殿,殿内议论声更多了。
    李承乾感受着许多目光落在自己身上,他们好像是在看什麽稀有动物,甚至在评头论足。
    所以说唐人的感情是淳朴的,半月不见竟引来这麽多关心。
    满朝文武的议论声,在这大殿内听起来,就像是蚊虫的嗡嗡声不绝于耳。
    李承乾面带笑容站到自己的位置上。
    李恪与李泰的目光也关注着皇兄脸上的笑容,听说昨天在东宫与父皇大吵了一架,今天的皇兄笑容格外地明媚。
    「皇兄?」
    「怎麽了?」
    李恪尴尬一笑,道:「还以为皇兄今天不会来早朝。」
    李承乾提了提衣襟,抬首道:「孤的禁足已解除了,自然要来上朝的。」
    李泰连忙道:「皇兄,往后可千万不要再对父皇这般不敬了。」
    李承乾颔首,「青雀言之有理,你们两个可不要学孤。」
    李泰还想再说什麽,欲言又止,只好摇头一叹。
    随着太监的一声高喝,皇帝便来上朝了。
    李世民在皇位上坐定,今天的早朝便开始了。
    今天早朝有点特殊,正是科举揭榜的日子,房玄龄手中拿着名册站出朝班,念诵着一次科举进士及第的名字。
    其中这一次科举,选取的进士有五名,榜首是一个叫做许圉师的年轻人。
    许圉师的父亲是许绍,河北人氏,当年许绍任职夷陵通守,带着湖北数州之地归附大唐,封谯国公。
    而现在,他的幼子许圉师考取进士,又是进士榜首。
    至于其他的名字,李承乾一概不熟。
    等科举的名册传阅下来,李承乾这才看到,从科举刚开始筹备时才注意到的李义府,裴行俭仅仅只是及第而已。
    这一次科举录用的世家子弟只有八人,进士及第一共六十七人。
    朝中正缺人,因此尽管进士只有五人,但及第的人数有六十馀人,也就是说这一次朝中为了选用人才,尽可能放宽了要求。
    录用世家子弟只有八人,李承乾看完了名册便将其交给一旁的李恪与李泰。
    太极殿内,满朝文武都在传阅着这一次的科举揭榜名册。
    李世民颔首看着众人,等着有人提反对意见。
    本次科举参与人数总共有一千三百人,科举录用人数六十有七,与往年相比,此次科举宽松了许多。
    这也是因为大唐官吏真不够用,朝中需要官吏补充,必须放宽标准。
    房玄龄朗声道:「若诸位没有异议,就此揭榜了。」
    殿内众人还在议论,但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因这一次科举用的是糊名制。
    要论才学,不看出身,这是大唐科举的第一次尝试。
    等大殿内的议论停下,李世民沉声道:「传旨,科举揭榜!」
    太监高声道:「科举揭榜!」
    接下来,早朝进入了正式的流程,与以往一样的各部汇报事宜。
    于志宁站出朝班道:「陛下,褚侍郎重病无法理政事,臣请太子殿下继续监理朝中钱粮调度。」
    殿内群臣低着头,也没人去看太子殿下,更没有人敢去看陛下。
    文武都听说了昨天陛下与太子殿下在东宫大吵一架,多半就是因这件事。
    这太子殿下胆子就算再大也不敢在太极殿,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与陛下争吵吧?
    皇帝低沉嗓音传来,「既然太子的禁足解除了,依旧监理朝中用度。」
    房玄龄站出朝班道:「臣定当尽心教导太子殿下,请陛下宽心。」
    见陛下终于点头了,众人也这才松了一口气,大唐父子和睦,朝政稳定,多好的一件事。
    等无人再有要事禀报,皇帝起身说了退朝,满朝文武行礼之后,众人目送皇帝离开。
    朝臣们三三两两离开太极殿。
    李承乾揣着手走向东宫,打算用了午饭之后,再去中书省。
    于志宁连忙道:「太子殿下,还是先去中书省吧。」
    「不急!」身后又传来另一人的话语,正是河间郡王李孝恭与江夏郡王李道宗。
    这两人走在一起,显然就是要蹭饭的意思。
    李孝恭道:「老夫都想不起来,上一次在东宫陪着他老人家用饭,是什麽时候了。」
    李承乾安慰于志宁道:「先去东宫用了饭,再去也不迟,一起吃点。」
    于志宁点头道:「也好,但请殿下用了饭,去处理用度。」
    房相与舅舅并没有朝着东宫而来,李承乾回头看去就见到他们两人被太监领着去了武德殿。
    多半还有要事要商议,身为太子距离朝中的核心还有距离。
    房相会悉心教导,舅舅对东宫也是能帮则帮。
    可一旦涉及皇帝最权力中心的秘密,这两位都是闭口不谈。
    该说的会说,不该说的也绝对不会说。
    毕竟东宫太子没有坐在大唐宰辅的位置上。
    又或者是这一次科举揭榜了,皇帝还要关注世家的反应?
    说来说去,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这世家树大根深,它们就像是埋在地里的塑胶袋,经久不衰。
    为此,父皇从登基之初,想要施行科举便站在了世家的对立面。
    当然了从家国社稷的角度来看,身为大唐的太子除了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还要正确的时候做出正确的事。
    如果父皇不愿意向世家挥动屠刀。
    当太子的还能怎麽办?
    只能争气再争气了。
    东宫早已准备好了午饭,马上就要入夏,东宫的饮食近来清淡了许多。
    崇文殿内,李渊还是一如既往锺爱茶叶蛋。
    李孝恭与李道宗吃着面条,三两口之后便满头大汗。
    一边吃着饭,李承乾听着于志宁说着现在朝中的用度的情况,因褚遂良将银钱先给了吏部,而后又给河西走廊送去了一万贯钱饷,导致工部那边用度紧张,礼部错过了谷雨时节的祭奠。
    李孝恭道:「您老近来身体如何了?」
    李渊道:「戒酒之后,睡得着了,伱们也该戒酒才是。」
    李承乾颔首道:「皇叔有空去找孙神医也看看身体。」
    李道宗道:「兄长确实该去看看。」
    听着一言一语地劝说,李孝恭吃饱之后便离开了。
    李承乾跟着于志宁也离开了东宫,去了中书省。
    这里依旧忙碌,太子刚坐下,朝中各部需要钱粮调度的奏章就堆放在了眼前。
    与褚遂良办事方法不同,太子殿下先将眼前的奏章分类整理,而后开始梳理帐目。
    这是太子的习惯,凡事要整齐有序,有条不紊。
    而后拿出一个算盘,开始安排朝中用度。
    中书省内人来人往,李承乾敲打着手中的算盘,专注处理帐目。
    随着太子批覆之后,一份份钱粮调度的奏章放出去,朝中各部心里也就踏实了。
    算盘是个很神奇的物件,朝中只有两个算盘,一个在长乐公主李丽质手中,还有一个在东宫太子手中。
    从晌午一直到黄昏,中书省外排起了长队。
    于志宁拿着一份奏章走到中书省门前,朗声道:「御史台!」
    当即就有御史台的官吏走上前,他拿过奏章道了一声谢,脚步匆匆离开。
    于志宁再一次走了出来,朗声道:「太常寺。」
    言罢,太常寺的官吏着实松了一口气,拿着奏章连连道谢。
    于志宁走回中书省,又匆匆出来,举着奏章道:「门下省!」
    眼看日落西山,中书省门前还有不少人在等着,于志宁又走到中书省门前,对众人道:「今天天色已晚,诸位明日一早再来,太子殿下会连夜整理,还请回吧。」
    等在门前的各部官吏这才三三两两离开。
    中书省内,李承乾的面前放着一盏油灯,帐目铺开长长一卷。
    于志宁看着这个只有十六岁的东宫太子,他的神色专注,眼神在帐目上下游走。
    专注又执着的神情,看着很有干劲。
    太子终究只有十六岁,这朝中用度便又落在太子的肩膀上。
    李承乾道:「于詹事,天色不早了,你也回去吧。」
    于志宁作揖行礼道:「殿下早点休息。」
    李承乾点着头道:「孤知道了。」
    等于志宁也走出中书省,这里就剩下了东宫太子一人。
    不多时,有两个小身影快步走来,她们两人左看右看,确认了这里没人了。
    李丽质提着一个食盒走入黑漆漆的中书省,只有一盏油灯点亮着,照亮了一张桌子,还有皇兄的脸。
    「东阳,快!」
    闻言,东阳公主应声点头,还有些胆怯地走入这个朝堂中枢要地。
    李丽质走到皇兄面前,将食盒放下,道:「小福今天做了臊子面。」
    李承乾搁下手中的笔,接过碗筷,便大快朵颐。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前女友母亲怀上双胞胎,她急哭了 妖孽神医好快活 混在诸天,功德成仙 博弈:从文科状元到权力巅峰 春媚芳乡 从省府大秘到权力巅峰 从布斯巴顿到霍格沃茨 再世逆情颠覆你的认知 登神 合欢宗,从教训干侄女开始长生 出狱你退婚,我一针百亿,你哭啥? 重生选纨绔当爹!结果养成皇帝了 身镇百诡,我跳傩舞那些年 独步成仙 仙道一途 穿越星际妻荣夫贵 F1:车神养成日记 半岛头号玩咖! 萧尘蒋纯惜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