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言情>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351章 少了

第351章 少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351章少了
    贞观十八年的九月,有史官记录道:奉太子令,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各路官吏进入河北,查问各州府,捉拿河北士族八百馀人,捉拿地方恶徒五千馀人,悉数押送洛阳。
    归还乡民田亩五万顷,归还房屋,释放家仆还以户籍不计其数。
    河北各州府有归还户籍者,增十五万六千户,分得田亩者三十馀万口。
    当年太宗皇帝有旨:敕天下括浮游无籍者,限来年末附华。
    当年旨意下达,各地响应寥寥,今太子践行之,河北道增人口四十馀万。
    各地州府兵马未动,各地守备将军宁自缚,不敢轻动兵马。
    太子言:有为恶一方者必查,必究。
    洛阳城前,一个个的人被押送到了城前,李承乾看着马周的奏报。
    「太子殿下,罪状皆已坐实,若要追查随时翻阅卷宗,可查到每一人证,物证。」
    「忙碌了大半年,辛苦你了。」
    这半年,马周也好,御史台其他人也罢,他们翻阅了海量的卷宗与契约,帐目,查问了数不清的人。
    所以呀,为恶不过是一时的事,但要行正义之事,却要付出更多的心血,还需要更强的意志。
    张行成道:「太子殿下韦挺此人是否要斩了。」
    李承乾道:「送去西域种树,至于京兆韦氏,有帐慢慢算。」
    「喏。」
    「其馀……你们依律执行。」
    「喏!」
    狄知逊大声念诵着要犯名字,这些人的名字都是要被斩首的。
    百馀人的名字念完,大刀挥下一颗颗人头落地。
    就这麽一拨拨地砍头,足足砍到了夜里,洛阳城内一片寂静没人敢大声说话。
    有人说:「洛阳城前的血水洗都洗不乾净。」
    翌日,有四千多罪犯被押送去西域种树。
    河北还是有士族的,但馀下的士族皆老实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敢有人为恶。
    或许在多年后,李义府再一次巡查中原各地,他来到河北会想起当年说过的话,对付他们不能用礼义廉耻,要用刀,要用火。
    半月后,有传言出了洛阳,东宫太子主持国事,开展清查,历时之久,律法之森严,杀人之多,史书难写。
    「这当然也是谣言了。」谷那律坐在崇文馆内对张大安道。
    「是吗?」张大安有些恍惚。
    谷那律抚须道:「太子既没有屠灭世家,亦没有杀光天下士族,所杀的都是作恶之人,作恶之首,况且只是在洛阳城前砍了一千馀人。」
    张大安点头道:「一千馀人。」
    「是啊,只有一千馀人,这难道很多吗?要知道历朝历代的帝王哪怕是灭族死者何止上万人,太子还是很贤明的,杀的都是该杀的,流放的也都是该流放的。」
    张大安再一次改变他对这个大儒的认知,这位大儒该不会是个假的吧。
    张大安道:「是啊,朝堂从未说过要屠灭世家,只是在行正义之举,在彰显律法。」
    谷那律满意点头道:「自魏武以来,世人的礼制教化几度崩坏,世人需重新教化,所谓教化可用烈火来烹油,亦可用典籍徐徐教化,这就是吾等此生需践行事。」
    杀人是需要理由的,需要罪证,并且这个罪证是需要坐实的,好让后来人追查,即便是要翻案,也翻不得。
    不论为恶的是李唐宗室,还是世家,士族哪怕对方有着百年名望,也一视同仁。
    这个晚上很多人没有睡好。
    当天光再一次大亮之时,洛阳城前有人在用铲子挖土,地已洗不乾净了,血水渗透土壤,渗土有一尺深。
    只能将这些黑红色的土全部挖走,换上新的土填上。
    有内侍吩咐道:「都要填平压实了,不要留下一星半点,若是被太子看出来,指不定要有多少人被喂鱼。」
    一群工匠闻言,更卖力地用铲子掘土。
    当这里的土换填之后,城前终于乾净了,洛阳城也恢复了正常的秩序,人们开始了正常的生产与生活。
    得知太子杀了这麽多人之后,苏亶从关中来到了洛阳,前来看望太子。
    只是进了洛阳城,被侍卫领到了一处宅院前。
    侍卫道:「末将这就去告知太子。」
    苏亶连忙拦道:「在这里等着就好,不用通禀太子。」
    这个侍卫点头又离开了。
    苏亶又擦了擦汗水,往这处看守森严的宅院中望了望,不安地站在原地。
    宅院内,李承乾坐在舅爷与爷爷面前,道:「孙儿好杀人的名声,恐怕会流传很久。」
    李渊道:「你杀的都是该杀的人。」
    高士廉道:「杀得还是少了,历朝历代的皇帝哪有像你这样,就杀这些人?」
    李承乾给他老人家倒上茶水道:「舅爷说的是,孙儿惭愧。」
    高士廉拿过茶碗,一脸严肃地道:「你看看隋文帝登基之后杀了多少人,杨广登基之后又杀多少人,你爷爷,你父皇呢?」
    李渊咳了咳嗓子,示意自己的存在感。
    高士廉吹拂着茶水,悠哉地道:「要当皇帝就要多杀人,历朝皇帝但凡建设,动辄增发百万徭役,你就让这些人去西北种树?真是毫无大志。」
    李承乾又是惭愧一笑。
    高士廉接着道:「当皇帝呀,太过仁慈了就会被仁慈束缚,太过暴虐了就会被人指责,你既要有雷霆之举,也有怀柔之策,其实你父皇还是很好的。」
    「还有啊,你又让朝臣在大殿举手了?这不好,以后不要这麽做了,就让几个朝臣代你说话,让朝臣代你去做。」
    「孙儿铭记教诲。」
    「再者,为君为帝要有城府,不要总是笑,要有威严,嗯……」高士廉道:「你看,你又笑了,你一笑群臣就会害怕,他们往后还如何尽心为社稷办事?一个个战战兢兢地生怕犯错。」
    李渊神色不悦地摇着手中的蒲扇,身边这个老家伙教导孙儿怎麽絮絮叨叨,没完没了。
    平日里也不见这个老家伙说这麽多话,从来到洛阳到现在,今天说的话,比这半年都要多。
    内侍来禀报导:「太子殿下,苏监丞来了。」
    李承乾又给舅爷的茶碗倒上茶水,道:「孙儿去见见岳丈。」
    高士廉点头道:「去忙国事吧,别来了,老朽看到你就烦。」
    李渊很是不乐意,老东西说话要赶孙儿走,高士廉脸上还一脸骄傲,笑都藏不住了。
    苏亶见到太子当即行礼道:「殿下。」
     近一年不见,苏亶再看太子,觉得太子殿下又高大了不少。
    李承乾还礼道:「岳丈。」
    苏亶将姿势放得更低了,忙道:「太子殿下近来可好?」
    李承乾一路往皇宫走去,回道:「挺好的。」
    「是吗?」
    「岳丈近来不好吗?」
    「嗷……」苏亶连忙又道:「臣很好,吃得好,睡得好。」「刚去见了舅爷,舅爷又在教导孤。」
    「高士廉如此教导太子,实乃社稷之福。」
    就快要走到宫门,苏亶停不下脚步,他拿出一张纸递上,「太子殿下,这是关中各地望族联名写的书信,武功苏氏,京兆杜氏,华阴杨氏,京兆……」
    「行了,孤自己看。」李承乾打断他的话。
    「是……」苏亶又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这是关中士族们的联名书信,信中之意皆是往后如何善待乡民,绝不为恶的承诺。
    李承乾看完了书信,道:「岳丈有劳了。」
    苏亶忙行礼道:「此事本不是武功苏氏主张,乃关中各地士族,他们知晓小女嫁入东宫,便推举武功苏氏为首,让臣将此信交给殿下。」
    李承乾道:「如此说来武功苏氏如今乃是关中士族之首。」
    「臣……臣……臣……」苏亶有些结巴地道:「臣万不敢当。」
    李承乾接着道:「这信孤收下了,若将来各地士族子弟有言行不妥,孤还是会将此信拿出来。」
    「这是应该的。」
    「其实武功苏氏若能与乡民交好,不去祸害乡民,你们成了关中士族之首也无妨。」
    「臣不敢当。」
    听着岳丈还是这句话,索然一叹。
    李承乾道:「岳丈随孤去看看孩子与婉儿吧。」
    「臣不用了,其实来之前小女已有书信送来。」
    「当真不用?」
    苏亶道:「臣还有急事,就不久留了。」
    李承乾作揖送别。
    苏亶又是行了一个大礼,迈步就要离开。
    「要不一起用个饭。」
    苏亶闻言停下脚步,这才回过声道:「臣领命。」
    李承乾领着岳丈一路走入皇宫中,苏婉与宁儿正在给两个孩子试着衣裳。
    苏婉见到是父亲来了,忙上前道:「怎麽来洛阳了?」
    苏亶看到女儿,就有了笑容,他道:「殿下说吃个饭再走。」
    他见到了正吃力爬下桌子上的孩子,这个孩子一脚踩着桌子,一脚试探地放在椅子上,就这麽吃力地爬了下来。
    「这孩子都这麽大了。」
    苏婉道:「于菟!」
    闻声,这孩子快步跑来,道:「娘!」
    「这是你的外公。」
    小于菟眨着大眼睛,淡眉毛紧蹙,瞧着眼前这个面带笑容地中年人,低声道:「外公?」
    苏亶点头道:「哎!」
    小于菟又道:「外公!」
    「哎!」
    这孩子觉得颇为好玩,便一声声地叫。
    苏亶面带笑容,看到这孩子便觉得往后为太子舍了这个条命都是值得的。
    李承乾端来了饭菜道:「岳丈,饭菜简单了一些,还望……」
    「无妨。」苏亶忙道,他从女儿的怀中接过这个外孙,又道:「这孩子真沉呀。」
    小于菟努着嘴道:「于菟不沉,爷爷都抱得动。」
    苏亶脸上尽是笑容,道:「嗯,不沉。」
    当饭菜准备好,东宫一家坐下来用饭,李承乾又听苏亶说了许多关于关中士族的事。
    虽说名义上还不是关中士族之首,但各地士族这般推举,苏亶就算是不想要这麽名头,也由不得他了。
    河北之事后,关中各地士族是最先响应的。
    本来这几年,关中士族很听话,京兆府让他们怎麽做,他们就怎麽做。
    现在他们希望借着武功苏氏与东宫的联系,想方设法存续下去
    当被逼到墙角之后,他们的要求就只剩下了存续。
    也只有这样,士族才不敢伸手。
    送走苏亶之后,李承乾看着山东送来的书信,河北出事之后,河南与山东的世家都在打听消息,纷纷担忧会落得河北那样的下场。
    其实李义府已在山东博州奔走,并且还很顺利。
    查要查得仔细,最好一网打尽。
    如今山东各地都有了防备,反倒是给博州添了麻烦。
    李承乾又打开上官仪的书信,他在博州查问时,确实发现了几个案子,只是就在河北出事之后,李义府本想要找的几个证人,莫名被杀害。
    对方作出了防备的举动,想要剪除线索,并且毁灭证据。
    河北的事,就是他们最好的前车之鉴。
    但只要出了人命案,李义府就有了查案的由头,能够留在山东,并且也有了更好的藉口盘问各县的县令。
    再看稚奴的来信,看他在信中的陈述,李承乾隐约觉得山东的事,比河北更棘手。
    另外是李景恒与程处默送来的消息,崔仁师如今人在渤海,正在给崔氏戴孝,其人十分悲伤。
    当初卢氏的案子就是这个崔仁师在帮忙周旋,至今没有结果。
    「太子殿下,天色不早了。」
    闻言,李承乾这才抬头看到宁儿,看向窗外,明月就高挂在夜空中,不知不觉也已是深夜了。
    夜风吹入,让桌上的信纸掀起了一角,时不时地起伏着。
    寝殿内很安静,两个孩子安静地睡在小床上,李承乾给他们收紧被褥。
    入秋之后,洛阳的夜里很凉。
    宁儿道:「殿下是有心事?」
    「舅爷说孤也可以做个桀纣之君。」
    「殿下不是桀纣,殿下是天下最良善的人。」
    「记录史书的人恐怕不会这麽说。」
    苏婉道:「以往有人说汉武帝征战匈奴,是个建立功业的皇帝,后来也有人说汉武帝几次征讨匈奴,导致民生凋敝,各地民户十不存一,对此还颇有指责。」
    犌笤缕毖剑。。
    牐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禁咒师短命?我拥有不死之身 锁神纪 剑与魔法之歌 仙人消失之后 扶正绿茶?夫人改嫁少帅你哭什么 下山被退婚,美女总裁倒追我 给大帝收尸,我暴涨万年修为! 斗破之无上之境 如果时光倒流 港片:当差佬,一定要做最高 我只会蹭热度啊! 新生代之奥特反派之旅 电子哪吒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恋爱攻略,但恶毒女配 都市至尊魔医 毒士:开局为女帝献计,请陛下自爆 抄家后,她赚疯!权臣跪着求入赘 神秘复苏之诡相无间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