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言情>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242章 长乐公主的算盘

第242章 长乐公主的算盘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42章长乐公主的算盘
    长安城,左领军被带出去一队队兵马,自陛下派兵西征之后梁建方一直心心念念再次出去打仗,军功谁都想要。
    只可惜,梁建方在军中的人脉并不广,这一点不像李绩的儿子李震在河西走廊为征讨西域的大军筹措或调度粮草,就能被封为交河道折冲府都尉。
    更不要说巴结侯君集或者张士贵了。
    这些年一直任一个闲职,去年才经由尉迟大将军之手,被调任到左领军当一个裨将,寻找出兵的时机。
    眼看一队队兵马走出去,梁建方将手中的八尺长槊放下,叫来一个兵卒问道:「怎麽忽然调兵了?」
    那人回道:「不清楚,是程大将军奉太子调令调兵。」
    「陛下不在,太子守备长安,这个时候调兵出城?」梁建方反问道:「调兵去做什麽?」
    这个士兵的话语带着地道的关中乡音,囫囵说了一句,摇了摇头。
    梁建方再问道:「调了多少兵马?」
    「一千人。」
    在长安城内的守备兵马有六万,算上民壮怎麽都有十万了,而且还有李道彦,更有张士贵大将军坐镇。
    听到调兵的人数,梁建方若有所思,道:「就一千人?」
    兵卒回话道:「就只要一千人,将军也要去?」
    梁建方的心又放回了肚子里,大手推开了这个兵卒,拿起自己的八尺长槊八尺擦拭了起来,若有所思的脸色还在思量。
    京兆府尹与京兆府少尹急匆匆走入朱雀门。
    中书省内,李承乾手里拿着一卷纸,揣着手看着阴沉沉的天空,看起来这场雪还没有停下的架势。
    「太子殿下。」
    两人走到面前,李承乾笑道:「新年了。」
    李道宗感慨道:「是啊,恭贺太子殿下又长一岁。」
    「恭贺殿下。」
    许敬宗也顺着话语作揖道。
    若是作为储君,能够顺利地成长,健康地长大,这无疑是值得庆贺的事情。
    李承乾坐在中书省门前的台阶上,神色亲和道:「今年二十了,难怪昨晚舅爷对孤没什麽好脸色。」
    李道宗道:「是因老先生过世?」
    「倒也不是。」李承乾收拾了一番心情,道:「今年大雪,各县的情形如何?」
    李道宗回道:「各县送来的呈报,有不少的房子被压塌了,情况不是太好,还有不少县被大雪堵了路,被困的人亦有不少。」
    李承乾吩咐道:「立刻派出人手各县各乡都要到位,治理雪灾,驰援被困的乡民,必要的话准备粮食与衣物。」
    「喏。」
    李承乾迟疑道:「孤记得渭南县收了不少旧布旧衣裳,现在就派人过去。」
    许敬宗连忙作揖道:「臣这就去安排。」
    李承乾递上一卷纸道:「这是新拟定的救助方略,记住了但凡各县各乡的官吏有救助不及时,出了状况各县县官自己前来领罪,孤就在中书省,在治雪还未结束之前,但有情况随时来告知。」
    「喏。」
    许敬宗心中急转,快步离开,走了两步之后,在冷空气中深吸一口气,一路飞奔。
    李道宗看了眼远离的许敬宗一眼,道:「听说殿下还调动兵马了?」
    「是啊。」
    「这个时候调动兵马难免会有人多想。」
    「孤也就只能调动几个赋闲的大将军,让皇叔见笑了。」
    「倒也无妨,殿下也是为了陛下安危考虑,就是……」李道宗的话语一顿,又补充道:「就是免不了弹劾。」
    「无妨,谁家皇子不被弹劾呢?」
    李道宗勉强一笑。
    有道是家国强大,可观万木反青,百里河开,或者是役马成群。
    向往是美好的,但也不得不面对这现实的一地鸡毛。
    要说冬至时节的京兆府有多麽清闲,现在就有多忙。
    许敬宗拿着太子的一纸救助方略,不如说这是一纸调令,颜勤礼,狄知逊以及京兆府的三十个官吏,带着一队队人离开长安。
    他们一路上召集民壮,奔赴各县。
    官道上早已被积雪掩埋,风声呼啸个不停,远远看去一个个的村县那些房子被埋在雪中,只能看到一点火光从窗户里透出来,预示着那户人家有人。
    颜勤礼招呼民壮道:「挖!把路挖出来。」
    一夥民壮纷纷动手,将雪铲起。
    狄知逊到了渭北,他朝着远处的几个县官喊道:「京兆府有令!各县互助,但有所需上报京兆府,但有疏漏出了什麽岔子,你们这些县官自去领罚!」
    话音落下,狄知逊策马朝着渭北其馀各县而去。
    渭河早就被冻上了,战马可以踩在河面上,穿过河道。
    眼下的关中,不断有人策马离开,一时间入城的人少,出城的人多。
    接连两天,李承乾几乎是住在了中书省,每天东宫将饭食送来,宁儿甚至还给准备了被褥。
    知道皇兄牵挂关中情形,李治与李慎,还有小兕子与东阳见皇兄这两天都不回东宫,也乾脆住了过来。
    中书省内,两个炉子点着不曾熄灭。
    今天,京兆府开始陆续将各县的呈报送来了。
    李道宗解释道:「还有几个乡县在雪中被困,一时间消息送不出来。」
    看太子忽又蹙眉,他又道:「不过京兆府已经派人过去了。」
    李治与李慎带着小兕子坐在一侧,也帮着皇兄整理各县的呈报。
    李承乾低声问道:「冻死者有多少?」
    「冻伤者有不少,按照殿下的吩咐,将房屋有破碎,或者年久失修的房子中的县民全部迁了出来,几家聚在一起取暖,各县将县衙都让了出来,让许多县民进入县衙取暖,人多了就不怎麽冷了。」
    「还有咸阳县的刘仁轨,我们京兆府的人还没到,刘县令已将受冻的县民住入县衙,暂避风雪。」
    外面又下起了雪,看着呈报一边听着皇叔的讲述。
    不多时,舅舅领着郑公也来了。
    魏徵还一路咳嗽着。
    长孙无忌神色忧虑道:「都说了,郑公你不用亲自来。」
    魏徵沉声道:「关中大雪成这般,太子连夜不休监理朝政,老夫怎能不来。」
    舅舅的脸色给了一个劝不住的神情。
    李承乾先请郑公坐下,道:「京兆府人手都已抵达各县了。」
    魏徵低声道:「老夫听说了,这些天苦了殿下。」
    「孤应该做的。」
    「好一个应该做。」魏徵双手放在膝盖上,低声道:「自古知晓应该做的人不多,不多矣。」
    李承乾继续坐在老师位置上,继续看着关中的地图,各县的地理位置都在地图上。
    北方的大雪席卷关中,渭北与渭南两地最严重。
    魏徵缓缓道:「太子调动民壮兵马是为治理雪灾,老臣倒要看看,这朝堂上有谁敢弹劾太子。」
    长孙无忌沉默不语,陛下给了太子入尚书省之权,这用意很明显了,历代以来领尚书省职权的人都是领朝中百官的,陛下是将太子放在这个位置上。
    而且距离这个位置已很近了。
    东阳将收拾好的一迭奏疏,默不作声递到皇兄的桌上。
    李道彦快步而来,递上呈报导:「禀太子殿下,杜荷公子拿出银钱三万贯,布绢两千,驰援各县。」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又道:「河西走廊那边的情形如何?」
    「还未有消息送来。」
    「那就接着等,有消息当即送来。」
    「喏。」
    李承乾坐在上座,二十岁的太子神色没有慌乱,反而平静地梳理着各县的情形,要说忧虑与着急,只是有些许皱眉。
    刚走的李道彦又回来了,他禀报导:「太子殿下,杜荷公子求见。」
    长孙无忌先是看了看身侧的魏徵,见他没有出声,又看向太子。
    李承乾喝下一口茶水,道:「他有什麽要事禀报吗?」
    「回殿下,是河西走廊之事。」
    「让他进来。」
    听到殿下平静的语气,李道彦连忙将人请了进来。
    不是谁都能慌乱的,恰恰是这个时候守备长安的太子最不能显露出慌乱的端倪。
    杜荷穿着一身圆领衣袍,即便是颜色最简单的衣裳,光是从成色与用料来看都是上好的。
    他躬身行礼,「太子殿下,赵国公,郑公,见过晋王殿下,东阳公主,纪王殿下,见过江夏郡王。」
    中书省的一应人,他挨个称呼了个遍。
    李承乾合上手中的呈报放在一旁道:「棉花送到了?」
    杜荷回道:「回殿下,去年高昌一战之后,慕容顺便离开了高昌王城,一路游走西域诸国,在焉耆国主的指引下,慕容顺一路寻到了伊犁河畔,并且收到了二百六十石棉花。」
    「只有二百六十石吗?」
    杜荷道:「这是他能收到的最多棉花,高昌人并不看重棉花种植,高昌王战败的这半年,慕容顺已用尽办法了。」
    「因后续收来的棉花都很零碎,他只好先将棉花存放在了河西走廊,以便后续向西域人收,囤积足够再想着立冬时节送来,今天他慌忙找到了在下,说是三天前送来的消息,他囤积在河西走廊的棉花送到了岐山附近,可至今没有送来,多半是被大雪困住了。」
    长孙无忌听着这些话,神色狐疑,他看过当时陛下手中的军报,也见到过伏允可汗慕容顺的名字。
    去年秋季,军报送来之时,高昌王自缢,高昌战败,欲谷设西逃,战败之前慕容顺正在与高昌王庆贺。
    而后慕容顺便消失不见了,在有消息的时候,他出现在了焉耆。
    而这个慕容顺一直游走在西域诸国,到了入冬时节才回到长安。
    入冬时,陛下还下旨将慕容顺退位一事,斥责了一顿,后又发布旨意告知吐谷浑臣民,昭告天下。
    这件事还没有回信,眼下又有岔子了。
    杜荷站在中书省内,要不是情况紧急他也不会急匆匆来中书省求见。
    李承乾看向一旁的江夏郡王,道:「皇叔,可以派出人手寻找这支被困在雪中的商队吗?」
    李道宗回道:「可以从领军卫再抽调人手,只是……」
    魏徵朗声道:「怎麽?还怕臣子弹劾?」
    见太子没再说什麽?李道宗连忙行礼,与杜荷一起离开。
    等人走了,长孙无忌这才开口问,「这杜荷与慕容顺的事是什麽时候安排的?」
    李承乾道:「高昌战败之后就开始安排了,不过这些事都是杜荷在主持,孤是不干预的。」
    长孙无忌了然点头。
    太子调令一份份地送出去,京兆府的行动带动大半个长安城。
    站在城头上看去,可以见到刚刚清理出来的官道上,有人骑着战马来来回回。
    只是现在有不少勋贵都不在长安,他们与陛下都在骊山。
    大雪刚刚停歇一天,又有一批粮草送到了骊山大营。
    营帐内,坐在母后身边的李丽质熟练地拨动着算盘,随后书写出现在的粮草盈馀。
    本来骊山大营的粮草事宜,都是将领在安排,只不过皇帝又将四百石粮草给了骊山下的几个县的县民,大营的粮草就不够用了。
    这个时候还是需要长乐公主来妥善安排,如此一来,这里的粮草大权都在公主手中。
    长孙皇后笑道:「丽质自小就跟在承乾身侧,现在办事多有几分承乾的风范。」
    李世民看着手中的一碗黍米饭,沉默不语。
    李丽质将几份急报递上,道:「尉迟大将军分出三千人手去骊山周边除雪。」
    尉迟恭有些迟疑,想着要不要听从长乐公主的安排,目光看向陛下。
    李世民微微点头。
    他这才朗声道:「喏。」
    不仅仅是眼下,这位公主表现出来的气度颇有几分太子的模样,就算是在平时,宫中的弟弟妹妹都要听她这位长姐的安排,是绝对的服从。
    如今这位公主在骊山大营更有一种当家做主的感觉。
    只见她将一堆军报放在父皇的桌上,而后坐下来看着一卷卷各县送来的呈报,与皇兄遥相呼应,默契配合,她知晓皇兄在长安派出人手,不如眼下的骊山大营方便,尤其是骊山以东的几个县,一时间无暇顾及,可以让父皇这边派人过去。
    皇帝关心关中各县的情形,当程咬金带着兵马从积雪中清理出一条道路,并且带着粮食送到骊山大营。
    李世民便知晓了太子开始动用京兆府派往各县治理雪灾。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武侠:穿越岳不群,振兴华山 遮天之楚天帝 同时穿越:全是抽象乐子人 从冒牌上尉开始成为帝国皇帝 吞噬亿万丧尸,魔修的我无敌了 酗酒家暴三年?可我刚上大学啊! 开局亡国太子,我靠签到打造无上神朝 怪猎:荒野的指针 从宁安如梦开始的诸天 影视世界的逍遥人生 漫威:冒牌发明家 都重生了肯定靠校花养活啊 说好的保卫科干事,你破什么案? 当我上门遛狗发现狗主人是大帅比后 重生八零,踹了军官嫁首长 华娱:这个天仙不对劲 穿越时空的青铜门 回村后,从绑定峨眉开始赶山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