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言情>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154章 陈年旧事

第154章 陈年旧事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54章陈年旧事
    李绩擦着鼻血坐下来,一边说着道:「殿下不用担心,末将休息一会儿便好。」
    李承乾端来了热水,让大将军将血迹洗去。
    用一条碎布塞住了鼻孔,这才止住了血,李绩整了整衣衫,重新站起身。
    李孝恭正巧也来了,他笑着道:「懋功,这是怎麽了?」
    李绩道:「殿下要练身手。」
    李承乾确认了大将军的鼻血止住了,又道:「孤一时失手。」
    「练身手拳脚相加难免的,末将无碍。」
    李孝恭朗声笑着,道:「许久没见懋功受伤,这场面倒是稀奇,长孙老匹夫何在?这等景色他怎能不在。」
    李绩也跟着笑了起来。
    休沐的这两月也没有见到皇叔,听着中气十足的笑声,李承乾放心了不少。
    三人在东宫门前用了早饭,也没见老师与舅舅来东宫。
    李渊从崇文殿走了出来,也是先瞧了瞧李绩的鼻子,笑道:「李家儿郎应该尚武的,尚武才能养出好体魄,承乾这孩子小时候的身体太弱了,看他现在这两年都没生病,朕甚是欣慰。」
    李孝恭拍了拍自己中年发福的肚子点头道:「是呀。」
    三人离开东宫,赶着早朝的时辰朝着太极殿走去。
    正好要路过武德殿,李承乾脚步稍停多看了一眼。
    李孝恭也顺着目光看去,「武德殿空置很久了。」
    「嗯。」
    就快要走到太极殿,便遇到了也在走向太极殿的温彦博与颜勤礼。
    「太子殿下。」颜勤礼行礼道。
    温彦博拄着拐杖正在一步步走上台阶。
    颜勤礼正要去搀扶,却听老先生言道:「不用扶,老朽能走上去。」
    直到这位老人家走上台阶,走入了太极殿,李承乾这才放心。
    其实像这样的老臣也到了养老的年纪,李承乾从文武朝班的两列,一路走向自己的位置,先是向朝班最前列的舅舅与老师行礼。
    房玄龄笑着道:「听说太子殿下要将京兆府拆了,重建崇文馆?」
    李承乾揣手而立,回道:「方便。」
    房玄龄会意一笑。
    长孙无忌则是闭着眼,呼吸平稳,入定一般。
    「皇兄?」
    听到李恪悄悄唤了一声,李承乾走到近前,道:「怎麽?又闯祸了?」
    李恪道:「近来一直在泾阳县帮着修建沟渠,来年还要试试能不能把郭寺卿的种子种活。」
    李承乾蹙眉道:「但愿吧。」
    他放低声音,看向了温彦博,「这位老先生多半又要提东征的事了。」
    三兄弟站在最后方的李泰低声道:「皇兄,青雀有件事相告。」
    李承乾一边想着崇文馆的建设,一边道:「你说。」
    「近来经营文学馆,与众多学士来往,在学子之间有很多人议论关中的事,京兆府对关中的治理方略在各县的县官中传阅,有人说关中可能要兴起一个学派。」
    「新学派?」
    李泰低声道:「皇兄不是正在做这件事吗?」
    李承乾:「孤从未说过。」
    李泰三缄其口,迟疑道:「是……是吗?」
    众人纷纷议论着,忽然安静下来,两侧的宣旨太监也站好了。
    兄弟三人住口不言,父皇走入了朝堂,到了皇位前。
    今年来朝的使者并不多,突厥与漠北还在打仗,阿史那杜尔这个时候也不会来朝,更不要说突厥的小可汗,听说这个小可汗身体状况很不好。
    西突厥还在内乱。
    本来高昌使者来了,将玄奘的信送来之后,就跑了,多半是被吓坏了。
    站在太极殿外的只有吐蕃使团,还有西域一些小国的使者,或者是南诏又说不上是南诏的小国。
    今年的朝贺挺冷清,要说时局动荡嘛,去年一年塞外各地都不是很太平。
    天竺和尚波颇和尚过世了,唯一能够引人好奇的天竺,也没说再派使者来唐。
    等各国使者觐见完毕。
    李世民让一旁的太监念诵旨意。
    大殿内很安静,只有太监宣读旨意的声音,在殿内回荡。
    温彦博治理朔方有功,封尚书左仆射,入崇文馆领文学总领,旨意上念诵着以往的种种功绩。
    李承乾思量着,老先生年纪大了,不能再理政事,与李靖的大将军一样只是一个虚衔。
    当初在应对突厥的国策,父皇没有接受魏徵的激进方略,而是采纳了温彦博较为温和开明的策略,采取了一种较为开朗的方略。
    颜勤礼原是军中将领,因是颜之推的后人,又精通文学经论,在雍州既是参军又兼治理之权,如今治理有功,授崇文馆学士,继续兼领着作郎之职,与温彦博共领崇文馆。
    李泰听着旨意的意思,崇文馆的消息昨晚就听到了,也就是说崇文馆是东宫太子直领,那麽往后的温彦博老先生与这位颜之推的后人颜勤礼,都给了太子门下。
    思量完这些,李泰悄悄叹息,太子门下的能人有了许敬宗,上官仪,现在又多了温彦博与颜勤礼。
    穷则独善其身……穷则独善其身,李泰心中一遍又一遍地复述着老师的话语。
    颜勤礼行礼道:「谢陛下,臣领命!」
    温彦博拄着拐杖站出朝班,他老人家朗声道:「陛下,高句丽使者已经许久未有朝贺,敢问是否已有了不臣之心?」
    老先生开口问了一句,没有直言东征。
    殿中侍御史张行成站出朝班,朗声道:「陛下,不论高句丽是否前来朝贺,他们都是罪臣,盘踞辽东四郡,自立高句丽王未得到陛下册封,这就是叛逆之举。」
    皇帝还没开口说话,就被安了一个叛逆的名头。
    张行臣所言的辽东四郡,是指汉武帝时期在辽东半岛设置四郡。
    李承乾安静地站着,听着群臣低声议论着。
    意外的是这一次武将一列十分默契地保持了静默,可能大家都明白,这个时候东征是一个不恰当的时机。
    昨天在甘露殿,老先生就说了东征高句丽的事,那时候父皇没有正面答应。
    老先生心中牵挂收复中原失地,现在又在大朝会上说了起来。
    温彦博朗声道:「陛下!高句丽王实为不臣,何不征讨之。」
    言罢,魏徵走出朝班,朗声道:「陛下!如今大唐立足未满二十年,人心归附需长久治理,岂能轻言东征。」
    李世民神色凝重,看向一旁的三个儿子。
    李承乾,李恪,李泰三兄弟皆是呆立原地,都不想掺和的样子。
    最后目光聚焦在太子身上,李承乾一动不动,闭着眼进入了养神状态。
    李世民只好继续看向朝班。
    温彦博道:「若让高句丽壮大,带着兵马直扑幽州,又该如何?魏徵你想过吗?」
    老先生语气重了几分。
    魏徵道:「幽州自有将领镇守,陛下登基至今才九年,若现在大军征讨高句丽,岂不是自毁根基。」
    温彦博转身看向他,又道:「这麽多年了,魏徵非要与老朽一直如此吗?」
    魏徵手执笏板行礼道:「非是因当年之事,当下断不是东征之时。」
    温彦博下巴有些颤抖,言道:「当初隋帝东征,有多少将士埋骨辽东,将士埋骨异乡,尸骨不得还乡,有多少人家为此牵挂至今,魏徵!你就没想过吗?」
    眼看双方气势越来越凶,就快要吵起来了。
    老先生年纪大了,就怕当场气得出个好歹,房玄龄连忙站出朝班道:「陛下,臣以为应当先派出使者询问高句丽王。」
    李世民这才点头,「房相所言,也是朕所想,太子觉得呢?」
    朝班突然安静了下来,众人的目光纷纷看向太子。
    见皇兄没有反应,李恪稍稍推了推。
    李承乾恍惚地睁开眼,目光扫视四下,朝班众人都看向了自己,舅舅正在悄悄地挤了挤眉。
    李世民板着脸,这小子难道是又睡着了?
    李承乾站出来,道:「儿臣附议。」
    「朕说什麽了?伱附议……」
    「儿臣觉得可以先派出使者,使者去了之后斥责高句丽王,再请高句丽王来长安面见父皇,觐见天可汗,若他来了且认错态度诚恳,便将他留下来,若他还以高句丽王自居,将人拿下。」
    温彦博面向太子,问道:「若不来呢?」
    李承乾温和地笑着道:「当然是征讨之。」
    朝臣多是点头,赞同太子的说话。
    岑文本与褚遂良站出朝班朗声道:「臣附议。」
    长孙无忌也站出朝班,道:「臣附议。」
    众人躬身道:「臣等附议。」
    温彦博的态度好了不少,缓缓转头看向这个太子,拄着拐杖闭上眼,呼吸也平顺了不少。
    「礼部!」
    听到陛下话语,李百药站出朝班,道:「陛下。」
    李世民沉声道:「礼部选定使者,前往辽东。」
    李百药朗声道:「臣领命。」
    温老先生是主张东征的,郑公的主张则是眼下不是东征的时机。
    折中一番,就像太子说的,先派出使者看看高句丽的态度,从中还能做一些文章,师出有名。
    李承乾向老先生行礼。
    温彦博垂下眼神,稍稍一弯腰行礼。
    颜勤礼笑着作揖。
    众人走回了朝班,大朝会又进入了正常的流程。
    李承乾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继续保持着静默的状态。
    一直到了晌午都过去了三刻,李承乾感受到肚中的饿意。
    直到一声退朝,这才长出一口气。
    早朝结束,开朝第一天众人都很忙,东宫也不见客人来用饭。
    在崇文殿前,始终放着一张躺椅,太子经常会来这里午休,这张躺椅便一直放在这里。
    李渊好奇道:「听说你父皇将温彦博与颜勤礼安排在了你的门下。」
    李承乾道:「是呀。」
    李渊坐在一旁吃着枣子,道:「当年朕还在位,温彦博与一个叫狄孝绪的年轻人,一起来投效朕,都安排在了东宫门下。」
    「狄孝绪?」
    「嗯。」李渊想着当年的事情,笑了笑接着道:「你父皇将他安排在了汴州,他还有个儿子朕见过,现在应该也年过三十了吧,当年的东宫旧人留下了不少,你父皇还重用了魏徵,今年大朝会他们应该也都回来奏报了。」
    听着爷爷的话语,李承乾睡意沉沉。
    睡了一个时辰,李承乾从躺椅上坐起身,伸了一个腰,见爷爷还在一旁的躺椅上睡着,呼噜声时起时伏。
    回到东宫,弟弟妹妹还在各自的屋内午休。
    宁儿细心地把朝服挂在衣架上,又给殿下换上一件较为轻便的外衣。
    小福用纸张包着两张饼,道:「殿下随身带上,免得下午就饿了。」
    「嗯。」李承乾接过饼,放入怀中,饼是刚出炉的,中午做的饼放在炉子里,用小火一直留到现在。
    随后两人在东宫门前送别殿下。
    小福的心情很好,对她来说东宫的殿下们能够吃好喝好,就是她最满意的事,太子只要出门,她就一定会准备些乾粮,以免殿下肚子饿了。
    因此殿下但凡出门在外,也几乎不用去外面的酒肆用饭。
    长安内,狄知逊领着儿子狄仁杰在长安走着,从汴州来到长安,狄仁杰对这里的一切都很好奇。
    「爹,长安城好多人啊。」六岁的狄仁杰张望四下。
    「仁杰,不要张望。」
    「嗯。」狄仁杰应声,目光还是四下地看着,明亮的眼神倒映着朱雀大街上的人影。
    狄知逊走到京兆府门前,看到这里有不少工匠出入,还有一些文人在忙碌着。
    自从陛下登基以来,已有多年没来长安。
    来长安的路上时,狄知逊就听到了一些传闻,他又领着狄仁杰从朱雀大街一路走到了朱雀门。
    走向门前侍卫,他递上文书道:「家父汴州长史狄孝绪,在下来替家父递交汴州陈情奏章。」
    「怎麽才来?昨天就该送来了。」
    见侍卫说话,狄知逊解释道:「路上耽误了。」
    守卫确认了文书上官印,又问道:「为何不亲自来?」
    狄知逊解释道:「家父病重。」
    随后侍卫的目光又看向一旁的狄仁杰。
    这小子往父亲背后躲了躲,眼神也没有躲闪,反倒打量了起来。
    侍卫又道:「小娃娃就不用进去了。」
    狄知逊又行礼道:「还请帮忙照看。」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当网络皇帝,享缺德人生 斗罗2:诸神之主 众仙俯首 双系统伺候你一人,这福气小得了? 前女友母亲怀上双胞胎,她急哭了 妖孽神医好快活 混在诸天,功德成仙 博弈:从文科状元到权力巅峰 春媚芳乡 从省府大秘到权力巅峰 从布斯巴顿到霍格沃茨 再世逆情颠覆你的认知 登神 合欢宗,从教训干侄女开始长生 出狱你退婚,我一针百亿,你哭啥? 重生选纨绔当爹!结果养成皇帝了 身镇百诡,我跳傩舞那些年 独步成仙 仙道一途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