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大宝继续说道:“你们也别着急去负荆请罪,在管理上你们的确存在着疏忽,但这也不完全是你们的责任…”
“这话怎么说?”林栋桥一下子就激动起来,就连小老头也是一脸的惊喜,
“咱们建国才十年,各个方面还不完善,不能够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你们曾经是战场上的骁将,可是在地方工作中,你们却两眼一摸黑,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这是咱们新国家出现的最重要的问题,不是单单你们一个军工研究所,其实不光是你们,就连上级领导......
李振国合上相册,轻轻摩挲着封面。那是一本旧皮面的相册,边角已经磨损,但依旧整洁如新。他缓缓起身,将相册放回藤椅旁的小木桌上,转身走向屋内。
夕阳的余晖洒在四合院的青砖地面上,映出长长的影子。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槐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王秀兰正在厨房里准备晚饭,锅铲与铁锅碰撞的声音清脆悦耳。
“秀兰,今晚吃什么呢?”李振国站在厨房门口,笑着问。
“你最爱吃的红烧肉。”王秀兰回头看了他一眼,“老了还这么馋。”
“不是馋,是想尝尝你的手艺。”李振国走进去,帮她添了把柴火。
王秀兰笑了笑,脸上浮现出岁月沉淀后的温柔:“你呀,一辈子就这点小嗜好。”
两人一边做饭,一边闲聊。这些年,他们经历了太多风风雨雨,也见证了国家从动荡走向稳定、从贫穷走向富强的过程。虽然年纪大了,但他们的心境却从未真正平静过。就像这间四合院,外表宁静,内里却藏着无数未说出口的故事。
晚饭刚摆上桌,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李叔!李叔!”一个年轻人气喘吁吁地冲进院子。
李振国抬头一看,是林淑芬的儿子周浩然。他今年二十六岁,在《民声日报》当记者,继承了母亲的胆识和敏锐。
“浩然,怎么了?”李振国放下筷子。
“有消息说……有人要对你下手。”周浩然脸色苍白,语气急促,“他们在调查你当年参与的那次行动。”
王秀兰的手一抖,筷子差点掉进碗里。
李振国却神色不变,只是缓缓放下饭碗:“哪个行动?”
“就是1978年那次秘密任务。”周浩然压低声音,“据说,那份档案最近被调出来了。”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
李振国沉默片刻,缓缓道:“我早知道这一天会来。”
王秀兰紧张地看着他:“那你打算怎么办?”
“先别慌。”李振国站起身,“我去打个电话。”
他走进书房,拿起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
“赵部长,是我,李振国。”他的语气平静,“听说有人翻出了1978年的档案?”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才传来赵明远低沉的声音:“没错,有人想借这件事做文章。”
“谁?”李振国问。
“还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背后有势力在推动。”赵明远顿了顿,“你要小心,这次不同以往。”
“我知道。”李振国点头,“但我不会退缩。”
挂断电话后,李振国回到餐桌前,继续吃饭,仿佛刚才什么都没发生。
王秀兰看着他,眼中满是担忧:“你真的不害怕吗?”
“怕。”李振国轻声道,“但我更怕连真相都无法说出。”
……
第二天一早,林淑芬亲自登门。
“浩然昨晚跟你说的事,是真的。”她坐在院子里,神情严肃,“有人通过军方内部渠道,调取了1978年的作战记录,并且已经开始撰写报告。”
“他们想干什么?”王秀兰问。
“抹黑你丈夫。”林淑芬冷冷地说,“他们想让所有人相信,李振国当年的行动并非正义之举,而是为了掩盖某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李振国听完,只是笑了笑:“看来,他们终于忍不住了。”
“你笑得出来?”林淑芬皱眉。
“如果他们真能拿出证据,我无话可说。”李振国目光坚定,“但如果只是栽赃陷害,那就让他们看看,什么叫真正的历史。”
林淑芬盯着他看了几秒,忽然笑了:“你还是那个疯子。”
“疯子才敢直面黑暗。”李振国站起身,“给我三天时间,我要去找一个人。”
“谁?”林淑芬问。
“刘德昌的弟弟,刘德顺。”
……
刘德顺如今已是退休的老兵,住在城郊的一处军属小区里。李振国找到他时,他正在院子里修剪花草。
“老李,你来了。”刘德顺抬起头,露出一抹笑容。
“你早就知道他们会翻旧账吧?”李振国在他对面坐下。
刘德顺点点头:“当年那件事,迟早会被人翻出来。”
“你知道多少?”李振国问。
“足够证明你是清白的。”刘德顺从屋里取出一叠泛黄的文件,“这是当年任务结束后,我偷偷藏起来的部分原始记录。我一直没交给组织,是因为我知道,总有一天,你会需要它。”
李振国接过文件,双手微微颤抖。
“谢谢你。”他低声说。
“不用谢。”刘德顺拍拍他的肩膀,“我们都是老兵,心里都明白,有些事不能忘,有些人不能倒。”
……
三天后,《民声日报》再次刊登了一篇重磅报道:《尘封三十年的秘密任务:一场正义之战的真相》。
文章详细还原了1978年那次行动的真实经过,并附上了刘德顺提供的原始文件复印件。文中指出,当年李振国带队执行的任务,是为了摧毁一处敌方特工训练基地,而所谓“误伤平民”的指控,完全是敌方伪造的宣传手段。
报道一经发布,舆论哗然。
许多当年参与行动的老兵纷纷站出来作证,支持李振国的说法。而那些试图抹黑他的人,反而陷入了被动。
几天后,官方正式回应此事,确认李振国当年的行动完全符合军事纪律,并对其英勇行为予以表彰。
李振国站在四合院的槐树下,看着报纸上的新闻,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他知道,这场风波过去了。
但他也知道,斗争永远不会结束。
……
转眼又是一个春天。
南锣鼓巷的槐花开了,香气扑鼻。孩子们在巷子里奔跑嬉戏,笑声回荡在古老的青砖之间。
李振国坐在藤椅上,手里拿着一本旧书,阳光洒在他的脸上,温暖而柔和。
王秀兰走过来,给他端了一杯茶。
“你还记得当初为什么要卷入这些事吗?”她轻声问。
“记得。”李振国笑了笑,“因为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总有值得守护的东西。”
王秀兰看着他,眼神温柔:“你这一生,过得值吗?”
李振国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望着远处的天空,良久才缓缓开口:
“如果有来世,我还愿做这个时代的人。”
风起,槐花飘落,像极了当年战场上飞舞的雪。
属于他们的故事,已经写进了历史。
而新的时代,正由年轻人们书写。
李振国坐在槐树下,看着手中那份泛黄的文件。阳光透过枝叶洒在他脸上,斑驳陆离,像是岁月留下的印记。
王秀兰端着一杯热茶走过来,将茶杯放在石桌上,轻声道:“你真打算把这份资料公开?”
“是。”李振国点头,“这不仅仅是为了证明我的清白,更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真相。”
王秀兰沉默片刻,才缓缓开口:“可这样一来,势必会牵扯出更多的人。他们不会善罢甘休的。”
“我知道。”李振国放下手中的文件,目光坚定,“但如果我们不站出来,谁来为那些被遗忘的人发声?”
王秀兰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担忧:“你总是这样,明明可以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却偏偏要趟这趟浑水。”
“如果我能安稳地活着,而真相却被埋没,那我这一生也不会安心。”李振国笑了笑,“你还记得刘德昌吗?他在战场上救了我一命,也正是因为那次任务,我才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些事,必须有人去做。”
王秀兰轻轻叹了口气:“你说得对,只是……我担心你。”
“别担心。”李振国握住她的手,“我已经不是年轻时候的我了,我会谨慎行事。”
就在这时,院门被人轻轻推开,林淑芬走了进来。
“你们聊什么呢?”她笑着问。
“在讨论要不要把那份资料公之于众。”王秀兰回答。
林淑芬闻言,神色一凝:“我刚从报社回来,听说上面已经派人开始调查这件事了。他们想借这个机会,彻底抹黑你。”
“看来他们终于坐不住了。”李振国淡淡一笑,“那就让他们看看,什么叫真正的历史。”
林淑芬走到他面前,低声说:“老李,我知道你不怕他们,但这次不一样。他们背后有更大的势力支持,一旦出手,就不会留后路。”
“我也不会给他们留后路。”李振国站起身,目光如炬,“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揭露真相,打击腐败。现在轮到他们反扑了,但我不会退缩。”
林淑芬看着他,良久才点了点头:“好,我陪你一起。”
……
第二天一早,李振国便带着那份资料前往《民声日报》。
林淑芬已经安排好了记者团队,准备连夜整理资料,并在次日刊登一篇深度报道。
“这篇报道一旦发布,势必会引起轩然大波。”林淑芬看着李振国,“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早就准备好了。”李振国微微一笑,“我只是希望,它能成为一个契机,让更多人意识到,历史不该被掩盖,正义不该被遗忘。”
当天晚上,《民声日报》编辑部灯火通明,所有人都在紧张地忙碌着。李振国和林淑芬亲自参与审稿,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准确无误。
凌晨三点,最终稿件终于定稿。
标题赫然写着:《三十年前的秘密行动:一场被掩盖的正义之战》
文章详细还原了1978年那次军事行动的全过程,并附上了刘德顺提供的原始档案复印件。文中指出,当年所谓“误伤平民”的指控,完全是敌方伪造的宣传手段,目的是为了混淆视听、瓦解军心。
同时,文章还披露了一份关键证据??一份由当时前线指挥部签发的任务命令书,明确指出此次行动的目标是摧毁敌方特工训练基地,并严格要求不得伤害无辜平民。
“这就是证据。”李振国指着那张泛黄的纸张,“他们想让我们相信那段历史是错误的,但他们忘了,真正的历史,藏在这些字里行间。”
林淑芬看着他,眼神中满是敬意:“你真是个疯子。”
“疯子才能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李振国笑道。
……
第二天清晨,报纸一经发售,立刻引起了轰动。
各大媒体纷纷转载,网络上关于此事的讨论迅速升温。许多老兵看到报道后,纷纷站出来作证,证实李振国的说法属实。
与此同时,官方也开始介入调查。
几天后,国防部正式回应此事,确认李振国当年的行动完全符合军事纪律,并对其英勇行为予以表彰。
“这不仅是一场个人名誉的胜利。”李振国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更是一次对历史真相的捍卫。我们不能让谎言掩盖事实,更不能让英雄蒙冤。”
他的这番话,赢得了无数人的尊重与敬仰。
……
几个月后,国家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历史档案审核委员会,负责审查过去几十年内被误解或歪曲的历史事件。
李振国受邀成为该委员会的顾问,继续为真相奔走。
而在南锣鼓巷的四合院里,生活依旧平静如常。
每天清晨,李振国依旧会在院子里练太极,午后读书写字,傍晚听风赏花。
偶尔,他会想起刘德昌,想起那个在战场上救了他的战友;也会想起陈志远将军,想起那些为了国家鞠躬尽瘁的老一辈人。
他知道,自己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却因命运的安排,走上了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但他也明白,正是因为有了无数像他一样的普通人站了出来,才让这个国家,一点点变得更好。
夕阳西下,金光照在他的白发上,显得格外柔和。
“老伙计们,你们看啊。”他轻声说道,“这个世界,终究还是变了。”
一阵微风拂过,带着槐花的香气,也带来了岁月深处的回响。
他知道,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
但属于下一代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而他,也终于可以安心地,做一个普通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