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85章如朕亲临(10000字,求月票)
人在庙堂之上,等于是在刀尖上跳舞!
只有蠢人,才只看眼前的那点小芝麻,比如说,被腰斩的显错!
走一步看十步的未雨绸缪,不动声色的提前N年布下冷子,仅仅是权谋大宗师们的入门级基本功而已。
司马师阴养的三千死士,在利刃出鞘之前,连亲弟弟司马昭都被蒙在鼓里。
老三被降为贝勒的消息传出去之后,京城的权贵圈内,立时一片大哗。
因宫女自尽的事儿,连康熙的亲儿子都遭了严惩,更何况是隔了祖父的宗室王公呢?
顺治帝共有八子,其中天折了五个。
如今的帝系血脉中,和康熙血缘关系最近的两个亲侄儿,就是福全的两个儿子,裕亲王保泰和他弟弟保绶。
纯亲王富尔祜伦后,因其绝嗣无子,康熙很想把老三过继给富尔祜伦的阿玛,也就是康熙的弟弟隆禧,打算让亲儿子白捡个亲王爵。
后来,因为宗室王公们的阻力太大,康熙只得做罢。
捧杀了程修德,又迫使老三降为贝勒,胤褐的声威立时大振。
在赫奕和凌普那里,不受重用的内务府官员们,纷纷向胤褐靠拢。
经过考察和权衡利弊之后,胤耦提拔了养鹰鹞处的员外郎秦德纳,担任堂署坐办郎中,让他帮着摇旗呐喊。
英雄岂能没有羽翼?
但是,羽翼过于丰满的太子,又很容易遭忌!
天下的万事万物,始终有个度。
度内和度外,向来都是冰火两重天!
养鹰处,是替康熙饲养海东青和猎犬的专门机构。
呵呵,老四是个爱狗狂魔,胤耦却是个养狗白痴,兄弟两个必须有共同的爱好啊!
康熙若是知道了胤褐的心思,肯定会气得浑身发抖,反手把他圈禁到死!
内务府是康熙紧盯着的后花园,胤褐若想耳目灵通,不被蒙蔽,必须在关键位置上,有几个自己人。
但是,胤褐又不能大张旗鼓的到处安插人手,那就是自己作死了!
这日凌晨,胤耦正准备下值出宫的时候,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上三旗护军营里,发生了,护军士兵殴打佐领的咄咄怪事。
照八旗军制,上三旗护军营的护军正兵,年俸四十八两银子,另有年禄米22
石2斗。
实话说,清初时期,朝廷真舍得高薪养兵。尤其是,驻扎在京畿附近的禁旅八旗,其待遇高得令人直流口水。
胤耦摆了摆手,厚颜无耻的说:「我已经下值,你去找接值的凌总管吧?」
选下不负责任的话后,还没正式下值的胤褐,居然大摇大摆的离开了签押房,朝着宫外走去。
呵呵,上三旗护军营,一直都是康熙的掌中宝,心头肉。
胤褐既没有喝多,也没有脑袋发烧,他才不乐意沾上捞兵权的大忌讳呢。
又没有多拿一份薪水,胤褐何必自寻烦恼呢?
只是,胤耦已经出了西华门,正欲登车回府之时,却被气喘如牛的吴什拦住了。
「十五爷,皇上召您觐见。」
胤祸故作惊讶的反问吴什:「都这个时辰了,汗阿玛不是要御门听政麽?」
言外之意是,康熙忙得很,应该没空见他。
若是以前,吴什就算是知道内幕,也不可能告诉胤耦这种小透明阿哥。
然而,现在的胤褐,已是红得发紫的十五贝子爷,值得卖个交情,将来也好相处。
不管是江湖,还是庙堂之上,你有了豪横的实力,别人才会尊重你。
吴什看机警的看了眼四周,嗯,都是他的心腹,这才刻意压低了声音说:「凌总管办事不谨,惊动了皇上。」
这话有点饶,但是,胤褐一听就懂,
胤偶觉得护军营的麻烦事烫手,故意耍流氓的想躲开,康熙却偏要叫他回去处理。
凌普妄想染指兵权,却触动了康熙的敏感神经。
这是典型的双标啊!
胤耦克制住笑意,一路打着哈欠的跟着吴什,进了乾清宫。
刚进宫门,就见康熙的出行仪仗,已经一字排开了。
「臣儿胤礼,恭请圣安!」
坐在虎皮肩舆上的康熙,看了眼胤耦,冷冷质问他:「明明未下值,为何不办差啊?」
既然康熙啥都知道了,胤褐也就实话实说了。
「回汗阿玛,臣儿乃是皇子,理应谨守本分,不宜擅入上三旗护军营!
2
胤褐的大事不糊涂,令康熙倍感欣慰。
再看凌普急不可耐的想插手兵权的丑样,康熙就觉得恶心!
「叫张廷玉拟旨。」
「梁九功,去把朕的金批大令,拿给十五阿哥。」康熙吩咐了梁九功后,又叮嘱胤耦,「勿须多虑,朕许你便宜行事。」
胤褐却没有马上领旨,而是小声嘟道:「臣儿一宿未睡,脑袋发蒙————·
「你说什麽?」坐在肩舆上的康熙,冷冷的俯视着胤祸,「朕没有听清楚!
「臣儿领旨。」碰上了康熙这种流氓爹,胤耦只得认栽,乖乖的听话。
「别人想都想不到的好差事,你却避之惟恐不及,哼,该叫太医看脑袋了!」
康熙这个大毒舌,喷完毒液后,轻轻的了脚。
「起驾!」随着梁九功的轻喝声,皇帝的仪仗队伍立时出发了。
实际上,御门听政就在乾清门里,康熙的仪仗队伍只走出去几十步远,便落下了肩舆。
梁九功很快拿来金披大令,双手捧到了胤褐的面前。
胤褐接过大令,仔细的端详了一番,他发觉,上边就四个字:如朕亲临!
在京城里,任何人想调兵,都必须大令+旨意,缺一不可。
康熙的金披大令上,镌刻了笔画乱七八糟的奇怪阴文。
胤耦早有耳闻,关键时刻,这些阴文必须和带兵将领那里的底档严丝合缝,
才是正经的调兵大令。
等手续齐全之后,胤偶却碰见了难题。
照规矩,胤偶这个皇子,只能由乾清门出入,禁止走别的门进出。
可是,康熙亲自主持的御门听政,已经开始了半个多时辰。
这主要是,张廷玉草拟的旨意,有一整套繁琐的签押盖印程序要走,少一个步骤都不成。
胤褐现在从乾清门出去,就必然会惊动了康熙和朝廷重臣们。
这种出风头的傻事,还是留给老大这个蠢猪去做吧!
大清的差事,千千万,根本办不完,
胤耦丝毫也不着急,索性走到了御茶房的值房门前,故意不进去,就负手站在门口。
理论上,乾清宫的所有女官丶太监和宫女,都归胤褐管辖。
实际上,胤耦只是他们名义上的顶头上司而已。乾清宫里的人,都归康熙本人说了算。
御前伺候的人,胤褐居然指挥得动,那还得了?
别看,胤褐这麽随意的一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
不大的工夫,里边的人就坐不住了,管事的秦姑姑赶紧出来给胤褐请安。
「奴才秦氏,请十五爷大安。」秦姑姑蹲身行礼请安。
「起吧。」胤祸微微一笑,态度十分温和的说,「外边雪大,我站一会,避避雪。」
这话说的大有玄机。
秦姑姑眼眸闪了闪,浅浅笑道:「奴才这里太过简陋了,不方便迎您进去。
要不,奴才给您搬把凳子来,可成?」
乾清宫的管事姑姑,说话不卑不亢,底气十足。她的意思却很清楚,即使是御茶房的值房,胤褐也没资格进去。
胤褐笑着摇头说:「就不劳烦秦姑姑你了。」
乾清门以内,都是臣子们的禁区,即使胤褐贵为皇子,也有诸多不便。
秦姑姑见胤褐空着手,便自作主张的替胤褐拿了个铜制的暖手炉来。
这种铜制暖手炉,里边搁了银霜炭,外边包着厚实的棉布。
见秦姑姑确实心诚,胤褐也就接过了暖手炉。
用具的忌讳不大,吃食或茶水就不同了,胤褐只要沾了,就很容易留下大隐患。
胤褐只在殿檐下站了一会儿,魏珠就急匆匆的跑了来。
「十五爷,皇上吩咐了,命您由日精门出去。」
日精门,是乾清宫的东便门,此前还从无皇子出入过。
乾清宫的规矩极大,外臣进出之时,都必须登记在册。
胤褐几时进的,几时出的,如果不记录清楚备查,当值的侍卫们都要倒大霉很快,在魏珠的引领下,胤褐捧着暖手炉一起出了日精门。
离开了乾清宫后,胤耦领着乌林丶小金子丶李鼎和玉柱,一起去了位于景运门外的镶黄旗护军营值房。
路上,胤耦吩咐乌林:「你回头查一下,御茶房的秦姑姑,有哪些亲戚在内务府当差?」
「。」乌林办事极为严谨细致,颇有苏培盛的风范,令人很放心。
这年头的宫里,岂有无缘无故的人情?
秦姑姑送的暖手炉,看似事儿不大,内涵却值得玩味,
胤耦和秦姑姑说话的时候,没有半句敏感的话题。即使被人听了去,也不可能多想。
但是,会不会做人,就全靠自己去悟了。
悟不出门道的人,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别人,从成功走向更成功。
实际上,没有伯乐的赏识,每天拉车的所谓千里马,即使血统再纯正,也叫驾马!
皇太极所设的巴牙喇营,就是护军营的前身。
大名鼎鼎的鳌拜,曾任镶黄旗巴牙喇章京,即现在的镶黄旗护军统领。
上三旗护军统领,每旗各一名,共三名,彼此互不统属,各自听命于康熙。
如今的上三旗护军营,专司警宿卫丶诸禁门的启闭和锁钥丶传筹等事务。
也就是说,整个紫禁城的外围守卫工作,都归护军营负责。
值得一提的是,上三旗护军营里,没有汉军,只有满洲和蒙古的官兵。
出事的就是镶黄旗护军营。
在值院的门口,乌林扯起大嗓门,大声喝道:「有旨意!」
镶黄旗护军统领木泰,听说胤褐带着旨意来了,一边吩咐摆设香案,一边领着护军参领们,迎出大门外。
在接旨之前,木泰异常谨慎的先验了金披大令的真伪。
等胤褐颁了旨意后,木泰双手接过旨意,极其认真的看了三遍,确认无误后,这才俯首哈腰,愿意听从胤褐的吩咐。
在皇帝的身边当差,不严谨的家伙,迟早要被淘汰出局。
胤褐把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嘴巴却闭得死紧。
PS:已更10000字。月票超过了5500张,豁出命去码字,也要再加两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