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何大等人的心忍不住怦怦直跳,忍不住开始担心这个温和的国舅了。
自家国舅是什么人?
很多人都说这是个仁厚、和善的好人,简单的来说就是没什么脾气。
可是何大等人也都清楚,自家国舅爷就是忠孝仁义的典范。
话本里最贤良的人,大概就是国舅爷的样子。
何大等人更加清楚马寻的过往,毕竟这么些年皇帝皇后也都很在意一些事情。
马寻刚回京的那两年是调查他的一些过往,对马寻有恩的报恩,有仇的自然报仇。
马寻出家的寺庙得到了马秀英的赏赐,请马寻做工的地主也得到了田地,而将他打的遍体鳞伤的恶霸找到后就不用多说了。
有些人找到了,可是有些人依然找不到,比如说马寻亲娘的坟茔。
这不只是马寻的心结,也是马秀英的心结。
马寻可不管何大等人想些什么,他忙着和张三丰商议游览浙江的行程。
“灵隐寺咱们得去。”张三丰兴致勃勃的说道,“江南名寺,不去灵隐实在可惜。”
马寻就吐槽说道,“灵隐此前遭灾,大殿都没修好。咱们去台州,葛玄于赤城山建桐柏宫,这是全真派南宗祖庭。还有委羽山,这是龙门派发祥地。”
张三丰更为期待的说道,“师弟多才,台州确实是我道教福地。这些源于南朝道教的上清派和晚唐五代道教的钟吕派,随后便是天人合一、天人同构’,以及‘先命后性,性命双修”。’
见马寻听得认真,张三丰继续说道,“天台山自然该去!传闻刘阮天台山遇仙。”
马寻嘿嘿一笑,“我怕是遇不到仙女,我家妻妾都是醋坛子,有她们足矣。”
何大不急,可是有人开始急了。
这些事情肯定是要奏报给皇后殿下的,越听越觉得心惊。
没别的原因,国舅爷肯定要去浙江了,看起来拦不住了!
出去旅游的事情暂时放一放,马寻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忙。
廖永忠现在就欢天喜地的,“小弟,又抓来了一批倭寇,有你说的什么大名。”
大名,这就是东瀛对领主的统称,可以说就是某些土地或庄园的领主,算得上是东瀛的“诸侯”。
马寻更加感兴趣了,“张赫抓到人了?”
廖永忠有些嫌弃的说道,“说是破家的大名,也是晦气。怎么就抓了个南朝的,不抓个北朝的。”
这也就是马寻的情报工作做的比较不错,所以廖永忠现在都知道东瀛现在两个天皇,知道北朝强势、南朝节节败退。
马寻就直接吐槽了,“那肯定是破产的大名当了海盗,也不足为奇了。”
廖永忠说道,“这人得给我,是个软骨头,在船上的时候就给打怕了。”
带路党在哪里都有,别说什么武士道等等,现如今没有癫到那个地步,更何况就算是上上下下都是畜生的时候,也有带路党。
马寻自然没意见,关心问道,“你们准备的如何了?”
“我和靖海侯商议了一下,抽调水师、安排辎重等只需一个月。”廖永忠开口说道,“我准备九月启程,应该是能避开风。”
台风不只是忽必烈的心理阴影,也让廖永忠警惕了不少,他这几天一直都是在研究蒙古东征的事情。
马寻主动开口,“有什么需要的就和我说,我打仗不行,但是其他事情说不定能帮忙。”
“我正有此意。”廖永忠笑着说道,“你本来就是右都督,还管着南镇抚司,再给我拨些新式火药、铳和炮。”
颗粒化火药是马寻捣鼓出来的,水师这边对于这样的改良十分高兴。
而船上装有小型铁炮也不足为奇,鄱阳湖水战之时就有火炮对轰了。
责无旁贷,马寻答应的很干脆,“那我立刻就准备公文,这些事情好办。”
确实好办,只要朱元璋和马秀英对于出海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马寻要物资就更简单了。
尤其是涉及到军事方面的事情,文官那边根本插不上话,大都督府内部就给直接办好了。
这也是马寻觉得朱元璋也要开始准备一些行动的原因,大都督府的权力实在太大了,是可以压制中书省的机构。
将大都督府的职权弱化一些也理所当然,如果将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更是不足为奇。
到那时候不出意外,徐、常、李、邓、马,要各自领一军都督府。
五军都督府,是将大明划分为战区,统领国内个别省份军务的同时,也分享一些京卫卫所。
朱元璋对于军事机构的调整是一直存在的,开国前军事第一,所以都督府强势的厉害,而最初是朱文正作为大都督。
开国后军事行动没有停止,公侯也都在大都督府有职务,不过名义上是马寻和李文忠掌管。
对文官会有约束,但是朱元璋对勋贵也会有提防、限制。
廖永忠和马寻商讨了一下出征前的准备事宜,然后就继续去忙碌了,他还要准备接收工匠。
对于廖永忠来说,这可不只是复爵的机会,同样也是可以展示能力的机会。
打仗这些对于将军们来说是好事,这些人就怕英雄无用武之地,在岛上半年了几乎没做什么事情,廖永忠早就闲的难受了。
要打仗了,那自然就是开心的事情了。
苏州府和松江府的贪腐事情得查,牛痘的实验还需要推进,再加上出海寻矿的准备工作也进入到关键时期。
马寻近乎是忙的脚不沾地,所以他打算今年忙好了这些大事之后给自己放个假,那也挑不出来理。
出于这样的想法,他心安理得的给朱元璋、马秀英写信,这不只是家书,这也是奏章。
在汇报工作的同时,也是隐晦的描述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这段时间的压力等等,明里暗里的意思就是我没有胡闹,我办了正事。
所以我想要休假的时候,无论如何都得允许!
奏章刚刚送走,道行又回来了,“国舅爷,我回来了。”
春困秋乏的马寻睁开眼睛,“大和尚,有什么事情吗?”
道衍脸色不好,忧心忡忡的说道,“还真让您猜着了,案卷之中有不少疑点,想来有不少案件是铲除异己,党同伐异,或是借着朝廷之手抢占民田。”
听到道衍这么说,马寻反倒是没什么好大惊小怪,这也算是常规操作了。
既然朝廷要查案,一些人就想要以此诬陷对手,扳倒政敌或者是清理掉绊脚石。
有些‘聪明人’觉得朝廷发力了就是大势所趋,也可以以此从中渔利,骂名是朝廷的,好处是自己的。
马寻立刻问道,“能不能查出来有所关联的地方?”
道行开口说道,“地方官和中书省的官员有些冲突,怕是有些地域之争了。”
前任知府魏观被杀,除了是被朱元璋厌弃之外,这里头也包括文武之争,魏观和苏州卫指挥使关系不好。
这里头也有‘党争’,下来查案的御史趁机踩了魏观一脚,这里有没有胡惟庸等人的授意就难说了。
魏观,这可是浙东文官集团的重要一员,算得上实权派,被清理的十分干净,甚至显得非常轻松。
马寻就坐正身子,“胡相也不安分?他插手这些事情了?”
道行谨慎的说道,“贫僧不敢妄言,只是这案子要是进一步查下去的话,只能从长计议了。”
马寻仔细打量着道衍,而道行目光坦然,显然是没有藏私。
“这胡惟庸。”马寻忍不住吐槽,“都当了丞相还不满足,他是真想要超过李相啊!”
胡惟庸确实膨胀的厉害,一点都没有吸取杨宪的前车之鉴。
只不过杨宪的死,更多的是因为嚣张跋扈的厉害,有了权力就忘乎所以。
而胡惟庸看似是高明了一些,他选择的是不断壮大,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将更多的人拉到同一条战壕里。
中书省的大权在握,还要将一些文官也整合过来,甚至利用李善长的影响力以及其他的手段笼络起来。
这么看起来我过两年是得出去旅游了,照这个趋势的话,胡惟庸案说不定也要提前爆发了。
毕竟历史上的胡惟庸案,也就是未来两三年的事情了。
“这事情我知道了。”马寻吩咐说道,“你抓紧整理一下公文,我看了之后再说。”
这么大的事情肯定还是要告诉皇帝、太子,马寻可不会赤膊上阵和胡惟庸直接开干,他没有那么莽。
更何况朱元璋借着胡惟庸案重整朝堂格局的心思也非常明显,那就更加不适合去插手一些事情了。
还是游山玩水的比较好,我将张三丰诓了过来,总得一起出去溜达溜达。
要不然哪一天张三丰没了耐心跑了,马寻就欲哭无泪了,毕竟这人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跑了就很难找到了。
出去转一圈散散心,再跟着学学养生之术,说不定可以直接将张三丰套牢!
不过现在抓紧时间将各项事情好好的收尾,只有搞定了这些大事,我才能安心的出去旅游!
先抓重点,苏州府、松江府的贪官污吏们,就算不能一口气全都清除了,也要给一些人灭顶之灾,先来个杀鸡儆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