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恐怖灵异> 传送门通历史,我上报国家> 第89章 当地主去

第89章 当地主去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89章当地主去
    一个月,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一个月前,特事局刚刚结束扫盲式的上古音培训,仅仅只建立了抵达金锥城钼矿的传送门,勉强完成东渭路的路基工程。
    一个月后,基建如火如茶!
    铁路修起来了,矿区对接完成了,厂房园区落地了,咸阳城外的新城区,都开始大规模基坑挖掘了!
    建设部规划的蓝图和项目,已经随铁路一路向东扩出,百公里范围内,至少有十个中型工程项目,准备上马!
    如今不必说咸阳,特事局的建设力量,已开始向整个内史首都郡扩展出去!
    与一个月前,已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这其中,固然有大量的秦国更卒人力强势加入,以及传送门进一步扩大,让货运火车可以通过的缘故。
    更重要的是,特事局三个月前,跟几个重工集团定好的合作项目将原本一体式出厂的工程机械,进行可拆分式的改装,分成足以通过传送门的小模块,运至章台区厂房重新组装一终于落地完成!
    这使得原本不易通过的一些中型大小机械,能通过这种分割重组的方案,取巧进入战国!
    尤其是振动压路机丶钢轨拉运车丶枕木铺设机等,铁道重工机械的投入使用,直接拉爆了铁轨建设的产能!
    飞快生长!
    延伸出去的铁路,又更进一步,打破运力交通限制,直接由线扩面,彻底打开局面。
    「总的来说,这一个月,我们取得的建设成果,应当是远超预期的。这完全离不开,
    在座各位和诸位战士的辛苦付出。」
    众人轻轻鼓掌。
    「总局方面,目前针对战国时代的发展规划,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
    「三项基建丶两大产业丶一个制度。
    「首先是三项基建,分别指的是,电力系统丶供水系统丶和运输路线。
    「计划以咸阳为核心起点,一面向外广铺铁路,一面在铁路沿线,建设电力丶供水中枢。
    「这三项基建,主要是用于保证,我们作业人员的生活基础保障。」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铁路到处,才能有足够的运力,建设各种设备。
    「两项产业,则是中期目标。
    「一是资源型产业为主。
    「以秦国为核心,辐射全国矿产,扩展至全世界,为国内工业输送紧缺的工业资源。
    「二是农业产业为辅。我国内人均耕地有限,而战国时代,地广人稀,并有非洲丶美洲丶澳洲等各大农业区可供开发,正好作为对国内的补充。」
    特事局的核心利益自然还是集中于现代。
    在国内工业产能过剩的前提下,不可能在战国时代大量发展工业。
    资源输出丶以及农业,都是作为对国内产业结构丶战略能力的补充。
    当然,对战国时代而言,这也是百利而无一害,用不了多少年,很快所有人都能吃饱饭!
    加之有孟未竟这根定海神针在,战国时代绝不可能发生,三哥那种,本国国民没饭吃,还大量粮食出口的荒唐事。
    「最后的一项制度,则是经济制度的问题。这一点,总局也还在研究讨论细节,我认为暂时还不必提,等半年后再讨论。」
    不知不觉间,特事局已经深深介入至大秦这片土地,开始将这个世界的命运,强行扭转到了另外一条匪夷所思的快车道上。
    「大家既然没有问题,那我们就开始第二项议程一—一个钱怎麽花的问题。」
    宋伟民伸手从衣兜里,掏出一枚秦半两,一枚刀币,一块蚁鼻钱,放在一张白纸上,
    展示给大家看。
    「特事局最近,出了一点小小的经济问题一一钱太多,花不出去了!」
    这个钱多,当然不是人民币太多。
    而是收到的战国货币太多了!
    「在秦国,算上旧赵丶旧韩之地,每份报纸的销售量,大约维持在四到五万份左右;
    「其馀四国,一份报纸平均下来,也能卖五千份。
    「也即是说,平均售卖一份报纸,我们能收入的战国货币,大概是五万秦半两,五万齐刀丶楚鬼脸钱等等。
    「合计十万钱!」
    孟未竟丶宋庭央等非专业人土并不明白,但看过秦国的简单经济数据报告的刘青刘老师,和央行出身的沈万,眉头立刻皱起。
    「秦国一年的财政收入,农税丶商税丶矿产等等,都换算成钱,大约不到一亿钱。
    「秦国库储备金,以秦半两价值计算,差不多也只能算数亿钱。」
    「亿钱,十万钱,这个比例,似乎并不算夸张。
    「但问题出在,这些税收,基本都是以粟米丶牲畜饲料等交付的!
    「秦国内的本币流通量,其实根本没那麽多!」
    财政收入一年价值一亿钱,但整个市场上存在的秦半两总数目,根本不到亿这个数量级。
    刨去相当一部分贵族丶大地主囤积起来的,可能市面上真正快速流通的半两钱,可能只有千万级!
    十万比较一亿差别很大。
    但相较千万,可就是百分之一了!
    相当于特事局每收入十万钱,市面上就少百分之一的钱。
    哪怕只按每三日五万钱的速度进帐,用不了一两个月,整个秦国内就会出现钱比物少,通货紧缩的「钱荒」!
    那麽,钱多了,花出去不就行了?
    「这就是问题最麻烦的地方。」
    宋伟民无奈道:「秦国物产太少,这个钱,无处可花!」
    战国时代的生产力太低了!
    特事局,已经把有用的丶能买的东西,基本都买空了!
    比如漆器等手工艺品,咸阳市面上已经买绝迹了!
    大部分都是直接当纪念品,每个战士都发了两三个;
    各种豪华兽皮,也买空了。
    部分运去现代处理,另一部分品相好的,直接作为奖品,奖励生产积极分子。
    倒也有昂贵珍稀的,比如象牙丶虎骨丶野生高品相药材等等。
    但这些数量都太少,可遇不可求,全都买了,也只杯水车薪。
    然后就没了。
    其他东西,不是体量太小,就是关乎民生。
    就比如秦国事实上产量最大的商品:粟米,倒是能勉强容纳下三日五万钱。
    但秦国人自己的粮食产量都不够!
    若特事局这麽大手笔地持续买粮,用不了几天,很多佃农丶奴隶丶贫民就没饭吃了!
    所以,特事局的战国本币,逐渐在手中堆积,慢慢花不出去!
    特事局原本计划的三日一份报纸,后期也只能延长到四日一份丶五日一份。
    为的就是拉长时间,想尽一切办法,把钱花出去。
    「说到底,还是战国时代的生产力太低,连一份报纸的产能也扛不住。」
    如果后世现代真有恶意的话,仅仅依靠倾销报纸,就能将整个大秦的财富洗劫一空!
    李建青这时举手道:「那麽,为什麽不作为工钱,直接发给工人呢?局里好像没有考虑过这个方案。」
    宋伟民点点头:「目前在工程府工作的秦人,吃穿用度,基本都由特事局直接供应保障了。
    「这种情况下,即使给他们发工钱,他们既不会消费,也无处消费,只能储存起来。
    「对钱荒的问题根本于事无补。
    「而且,工人的工钱,关系到特事局接下来的货币政策,不会以战国本币的形式发放。」
    孟未竟插了一句嘴:「那花钱雇人呢?」
    反正现在的基建建设如火如茶,所需工人数量肯定会越来越多。
    宋伟民再次摇摇头:「一方面,秦国内,雇工市场太小。
    「另一方面,大规模雇工,会导致人力大规模从农业生产,流入到工业建设之中。
    「以秦国目前的农业生产力,根本支撑不住这样的农业人口流失。」
    这也是特事局目前徵召更卒比较克制的原因,并非不能更多,而是怕步子一下子迈太大,拉垮了脆弱的秦国农业。
    「所以,搞建设的前提,农业生产力也得跟上,两条腿,一起走路。」
    麦栗梁如是总结。
    他是中粮出身,但刚才的一系列任命中,似乎没有报到他的名字。
    宋伟民点点头:「说的没错。有鉴于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迫切性,政事部的同志经过商讨之后,提出了一项相对激进的策略,希望跟大家,共同探讨。」
    平常的策略,政事部自己内部商讨合理性之后,肯定直接就去执行了。
    能专门拿到这样的会议上来讨论,则说明,这项策略可能,不止是相对激进。
    宋伟民特意看了孟未竟一眼。
    然后道:「政事部的建议是,以强制性手段,在关中平原,大规模买地!买奴隶!
    「由特事局当地主,在关中平原,进行大规模农业生产。
    「并迫使一部分佃农丶贫农,离开土地,加入建设,成为产业工人!」
    现场顿时一片寂静。
    买奴买地?
    还是强制性手段?
    而且还迫使自耕农丶佃农离开自己的土地?
    说起来短短一句话,听起来怎麽像是要羊吃人一样,强行打烂一大片人赖以生计的饭碗啊!
    而且特事局,本该是天然跟封建地主站在对立面的!
    居然自己跑过去土地兼并,当大地主?!
    这岂止是激进,乍听起来都有点耸人听闻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离婚当天,她捧着烈士骨灰杀疯了 驱魔笔记中不许夹带情书 请扮演渣女[快穿] 穿越异世,我家书屋通万界 天上白玉京 隐蛾 你让我贷款修炼?我直接物理消债 穿越时空的青铜门 公主当年欲占春 召唤天庭反骨仔后,我带飞祖国 苟在末法福地当树祖 小可怜手持判官笔,全网求我消怨 众师兄争抢当炉鼎,我深陷修罗场 灾后物资成精,我靠封印囤货暴富 病骨逢春 七零前夫不回家,我转头嫁给大佬 深空之影 大明世家五百年 八零极品老太太,全家跪求不分家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