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恐怖灵异> 直播考试,从开国皇帝开始> 第 22 章 二十二章

第 22 章 二十二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汉武帝位面
    顶着两黑眼圈的刘彻让人搬来坐榻,舒适地靠在坐席后面的凭几上,闻言郁闷道:“既然是诗人为何没有朕?”
    他也写过不少诗啊。
    若说皇帝不算,天幕里穿黄色龙袍那个又是怎么回事?那衣服看着怎么那么像唐朝的?
    还有大唐和大宋的人是不是太多了点?
    刘彻忽然想起卷子上提到的科举制,科举起于隋,而完善于唐宋。
    莫非就是因为科举制,所以唐宋的诗人才这么多?
    可即便会写几首诗又如何,又无甚功绩,为何也能参加考试?补考的要求不是看个人功绩吗?难不成不同类型的考试补考要求还不一样?
    越看刘彻心里的疑惑越多,就在此时,他看到了天幕里的贾谊,对方的穿着打扮很明显是大汉公卿。
    刘彻立马来了兴趣,指着天幕里的贾谊问,“他是何人?”
    贾谊是汉文帝时期的人,汉武朝臣们自然不认得。
    ……
    宋仁宗位面
    赵祯诧异地盯着天幕里的一众臣子,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曾巩、司马光、柳永、晏殊、秦观……
    不管是在世的、还是已经去世的都在上面,赵祯:“……”知名皇帝没他,他的臣子居然有这么多都在上面。
    原是他不配。
    仁宗朝的大臣们也没想到会在天幕出现的第二天看到这种场面,之前的同僚/政敌/死对头/好友,竟然背着他们上天参加考试!
    都是官家的臣子,谁又比谁差,怎么范仲淹他们几个就可以上去?
    不公平!
    一时间,北宋的文坛弥漫出一股浓浓的酸味。
    洪武位面
    宋濂是朱元璋为朱标请的老师,因为昨日的考试,朱元璋又把宋濂调回来为自己讲史,和宋濂一同被召来的还有刘基、章溢、叶琛。
    朱元璋让他们按照天幕出题的规律先总结好大明之前的史书,再过来给自己讲史。
    原本约定的是今日一早讲课,没想到宋濂竟然迟到了,朱元璋刚想让人去找,不曾想宋濂竟出现在天幕里。
    一连考了两场的朱元璋见这次考试没他,悄悄松了口气,又不免有些失落,毕竟考试痛苦归痛苦,但好处也是很明显的。
    系统商城里的东西他都想要,可是都买不起。
    他那点积分也就只能买几本书。
    想要系统商城里的宝贝就得有积分,而积分的来源就是考试。
    解锁系统商城后,他终于知道为什么叫考试成神了,考多了就能换长生丹成仙成神,可不就是考试成神吗?
    “爹——”朱标匆匆跑来,气都没喘匀,“老师,老师他……”
    朱元璋瞥了长子一眼,又看了对方身后跟来的一众小萝卜头,皱眉道:“你爹我又不是没长眼,还用得着你来告诉我,赶紧把你弟弟带回去。”
    朱标小声道:“爹,您不会对老师有意见吧?”
    “你这是什么话,我还能吃了他不成?”朱元璋气得眉毛倒竖,宋濂要是能通过考试,他高兴还来不及呢,商城里东西那么多,多一个人换那是好事。
    至于换到了怎么用,宋濂是聪明人,不可能不知道。
    他巴不得多几个像宋濂这样学问好能上去考试的人呢,又怎么会对宋濂有别的想法。
    朱标放心了,“那爹我们能留下一起看吗?我们也想看老师怎么答题。”
    宋濂打小就有神童之誉,曾受业于闻人梦吉、吴莱、柳贯、黄溍等名家,精通《五经》,学问了得。
    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编修,但宋濂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入仙华山为道士,实则入山著书。
    在读书人眼中宋濂不仅才华出众,且还是一位有气节风骨的文士,深受读书人爱戴。
    在朱标眼里这是一位克人克己的严师,不苟言笑,端方持重,他还挺想看看对方考试的样子,尤其是当着爹的面。
    有种——爹你看,老师也不是什么都会,什么都对的爽感。
    再怎么年少老成,朱标也不过才十四岁,偶尔也会不服老师,有这种想法也不足为怪。
    “行吧,”朱元璋看向几个儿子,目光在朱棣身上顿了顿,想到昨夜发妻和他说的那番话,终究还是没说什么,只和往常一样对待几个儿子。
    乾隆位面
    对系统商城里的丹药垂涎欲滴的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对考试正热乎呢,见又没他,不由道:“诗人?那怎么没有朕?朕写了那么多首诗。”
    大臣们面面相觑,其实从考场就一个皇帝就能看出,这场考试皇帝并不占优势,而且看看上面都是什么人,李杜、白居易、王维……
    万岁您的诗和他们相比,相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而且就算不和诗人们比,和上面那位皇帝——南唐后主李煜比词,您也比不过啊。
    和珅熟练的拍马屁:“万岁爷是天子,自然不与他们一个考场,那南唐后主除了诗词能看,可没有什么功绩。”
    乾隆一听,瞬间大悦。
    模拟考场外,一则通告响起:
    【请各位考生注意,下面开始播报考试须知。】
    【本次考试时间为一百五十分钟,考试难度:两颗星;参考人员:出现在小初高必背古诗文里的文学家、诗人等;满分120分,72分及格。】
    在场的文人本就对他们为何能来此感到诧异,听到这则通告,更是两眼茫然,文学家、诗人什么的他们知道,但什么是小初高必背古诗文?
    是说他们写的诗文吗?
    还没等众人想明白,下一则通告紧随其后。
    【本次考试将于二十分钟后开始,请各位考生到考场门口领取准考证,按照顺序进入考场。】
    “不管考什么,先考了再说。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缘,万不能错过。”李白说完,
    率先走向考场门口。
    杜甫亦是这个想法。
    爱国诗人们觉得这次的机会是一根救命稻草,说不定抓住了能救国救民,一展所愿,抱着希望纷纷上前领取准考证。
    那位能化作鸾凤的神女已经等在考场门口。
    在发卷子前,在座的文人还是颇有信心的,毕竟他们都是读书人,不说学富五车,但出口成章什么的还是没问题。
    史书他们也看过不少,各种典故更是信手拈来,若考的是诗文,他们有信心能过!
    没有人比他们更懂诗文。
    但当卷子发下来后,众人瞪大眼睛,集体傻眼了,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么厚?
    昨天那两场考试总共就一页纸啊!!第一场考试还只有单面!
    为什么他们要考的是整整一本小册子?
    等一下,考试时间是多少来着?一百五十分钟,也就是一个时辰又两刻钟,这怎么可能答得完?
    曹操第一时间举手。
    “这位考生,有什么问题吗?”
    虽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称呼,但曹操也顾不上这个了,连忙问:“老师,这些题都要写完吗?”
    “当然了,”顾青岚说完又道,“各位考生请放心,试卷厚是因为给你们留了写作文的作文纸,后面都是空白的作文纸,并不都是题目。”
    曹操闻言,翻了翻试卷,果然从第四张开始都是白纸。
    刚要松口气,但作文是什么?
    曹操连忙去看题目,请以“我的世界因____而精彩”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讲题目补充完整。(2)书写规范,卷面整洁,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满分50分!
    “嘶——”曹操倒吸了一口冷气,一道题就五十分,那岂不是写了这题再写前面几个小题就好了?
    要六百字啊,写上半时辰应该差不多。
    曹操心里有了低,满意地翻回前面做题。
    其他人听到作文纸也是下意识地翻到后面去看,看到题目和要求悄悄松了口气。
    此时的他们还不知道六百字的含量。
    算了一下分值,众人决定速战速决,写完前面的选择题就去写作文,不就是写文章吗,他们可以的!
    李白盯着括号内的除诗歌外,很是郁闷,为什么要除诗歌外?
    一抬头发现周围所有人都在看他,李白:“???”
    李白低头看卷子,下一秒眼睛瞪圆。
    这是他的诗?他什么时候写的?
    诗文还能这么考???
    题:阅读《太原早秋》,完成1-2题
    太原早秋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1、下列对这
    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中“众芳歇()”和“大火流?[()]?『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含蓄地交代了诗歌所描绘的季节。
    B.颔联“早”“秋”二字巧妙点题,从视、听角度写出太原早秋的特点。
    C.颈联两句梦境与现实相互交织融合,诗歌由前两联的写景转入抒情。
    D.这是一首五言律诗,结构严整,格调高远,可谓“健举之至,行气如虹”。
    2、赏析“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一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1]
    李白:“……”
    他这一生写过的诗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哪能每一首都记得,有些诗不过是随笔一写,抒发一下情绪。
    他哪里知道当时抒发的是什么情绪。
    这不是为难他吗?还不如让他现作一首表达现在的心情呢,作两首也行啊。
    李白看着卷子上标他名的诗,默默举起了手。
    “亲亲,有什么事吗?”
    李白有些意外,自己竟能得到太宗皇帝同款称呼,圣上都没得到的,如此,也算不虚此行了。
    “老师,这首诗既是李白所作,那我是不是——”
    顾青岚一听这话就知道他在想什么,毕竟昨天朱元璋已经来过一出,于是不等他说完,就打断道:“亲亲,请按照要求答题,即便是原作者也不能ooc哦。”
    李白愣了一下:“ooc是什么?”
    “你可以理解为不能违背你当时写这首诗的想法。”
    李白:“……”可是我已经不记得当时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什么想法了,难道还有人比我更懂我自己?
    在场的文人一听这诗的作者竟然就在考场上,视线齐刷刷看向李白,你到底想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这不公平啊,原作者居然和他们考一样的题。
    一旁的李贺听到李白问来的答案,打消了举手的想法,视线又回到卷子上的那首诗上。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3-4。
    南园(其一)
    [唐]李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3.请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诗人由花朵的艳丽联想到江南女子的容颜,以人面喻花面,用语新奇。
    B.“可怜”意为可惜,此句描写了日暮时分花落的景象,蕴含着诗人深沉的情感。
    C.此诗巧妙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南园风光描绘得生动传神。
    D.全诗意象丰富,色彩缤纷,视听结合,画面感强,给读者以美的感受。[2]
    4.同一位诗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面对不同的人生境遇,会写出风格迥异的诗歌。请比较此诗与《雁门太守行》在内容与情感上的不同。
    他不记得有写过这首诗啊,这到底是他什么时候的诗
    ()作啊??
    李贺捂住头,他哪里知道写这首诗的时候情感和《雁门太守行》有什么不同啊。
    那边,杜甫也遇到了自己的诗,不过和李白李贺不同,他记得自己的诗,说来也巧,这首诗正是他不久前所作。
    杜甫紧了紧手中的笔,眸中闪过一丝挣扎,他真的可以写下心中所想吗?
    圣上和太上皇见了会是何想法?
    杜甫犹豫片刻,还是在答题的地方写下了自己的想法: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往昔的长安春日是何等的繁华……
    李白、李贺在苦思冥想自己什么时候写的诗,杜甫在奋笔疾书。
    而考场上里的众人在郁闷为什么一连四五题都是唐诗,尤其是唐朝之前的文人,他们一不认识作者,而不知道他们写诗的背景,为什么要让他们写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啊。
    哪里有这么多思想感情可以写?
    ***
    唐太宗位面
    一开始李世民见唐诗这么有名还是挺开心的,甚至还有心情和长孙无忌他们点评诗作,但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李世民一字一句念道,脸色愈发难看,“这个杜甫难道是晚唐的诗人?”
    尉迟敬德对他们论诗不感兴趣,也插不进去,听到李世民提起杜甫的名字,连忙指着天幕里的一个人对李世民道,“陛下,杜甫是第二排第四个位置那个人,我刚才看到他写名字了。”
    李世民顺着他所指的方向看去,不由怔住,“这不是方才那个和李白交谈的诗人吗?他们是同一个时代诗人?!”
    可是李白是盛唐的诗人啊!昨天的考卷上有提到过李白,说他被称为诗仙。
    若杜甫和李白同时代,那岂不是……盛唐之后就是国破山河在?
    想到这个可能,李世民顿时眼前一黑,大骂唐玄宗,怪不得盛世之君会得到这么一个似是而非的庙号,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气氛突然冷凝,尉迟敬德小声地问程知节,“我是不是说错了什么?陛下脸色怎么突然这么难看?”凶得像是要吃人。
    程知节虽然也算名门出身,但走的是武将的路子,能不动脑子的时候他是绝对不会动的,于是他戳了戳离得近的杜如晦,“克明,陛下怎么了?”都快哭了。
    杜如晦是最早跟着李世民的一批人,对李世民的想法不说能一清二楚,但知道个七八分是有的,李世民猜到的事他顺着猜猜也能猜到。
    杜如晦压低声音道:“杜甫和李白是一个时代的诗人,但李白是开元盛世的诗仙。”
    于是程知节懂了,震惊得瞪大了眼睛,所以大唐的盛世后面就是国破山河在?
    难怪陛下那么生气。
    贞观群臣面面相觑,正想要不说点什么活跃一下气氛,哄哄老大,不曾想听到李世民咬牙切齿道:“下回给我备好鞭子,铁棒,带倒刺的那种。”
    不给那个鳖孙一点教训,他就不是李世民。
    盛极而衰是有,但衰得那么快,除了隋炀帝那种衰法,他想不出还有第二种可能。
    一般来说盛极而衰都有个缓冲期,怎么着也得换个一两代皇帝,内忧外患才会衰落到国破的地步。从开元盛世直接到国破,没有猫腻绝不可能。!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谍影:命令与征服 混在末日,独自成仙 涂家的基因彩票[年代] 高武:从肝二郎神天赋开始变强 海贼×小动物√ 御魂者传奇 影视:从我的体育老师开始 超凡大谱系 家父李隆基 联盟:开局唢呐,送走了周姐呆妹 神豪舅舅:开局带十个外甥逛超市 天赋异禀的少女之无相神宗 神探:从警察学院开始 盖世神医 惊涛落日 社畜逆袭:从小米开始反卷互联 晋末长剑 神秘让我强大 星露谷的世界树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