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杨平也不记得是哪位牛人说的话:“先去做,做成一堆烂泥,再慢慢改,无论在哪个领域,都是先开始再改进。’
没错,一个粗糙的开始,就是最好的开始,先开始它,再慢慢完美它,再完美的计划,都不如立马开始的行动,没有行动就没有一切。
杨平很喜欢这句话,如果没有开始,就不会有后面的一切,只要开始,不管这个开始有多么糟糕,只要努力去改进,它很大概率会变得更好。
K病毒疗法就是这样,刚开始的时候看起来是一团糟,现在已经马马虎虎可以临床应用,治疗效果还不错,虽然有时候稳定性差一些。
现在要解决稳定性和安全性,杨平想利用Y染色体的基因封闭机制来实现这一点,这就是不断完善它,只要大方向没有错,不断地完善,最后一定会有满意的结果。
如果发现大方向错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调整方向或者推倒重来,成功就是在这样的行动中产生的。
张志伟教授回去后,越想越觉得奇妙,这个想法真的为他打开一个世界。他以前知道一个传说,杨教授顺手写的一张A4纸可以指明科研的方向,而且非常清晰。
他相信了传说,杨教授现在连A4纸也不需要,只需要几句话就可以帮助他打开新世界。
顺着杨平这个思路,张志伟教授想了很多,脑海里很多知识被这个思路串联起来,然后形成一个庞大而细密的科研计划。
要利用Y染色体的基因封闭机制,必须需要基因方面的专家合作,遗传学实验室的林岚是最佳合作对象。张志伟赶紧去找林岚,将这个粗略的思路和盘托出,希望可以取得合作。
遗传学实验室的林岚听说这个思路之后,也颇为惊讶,她是专门从事遗传学研究的学者,以前也从未有过这方面的想法。
其实对于Y染色封闭基因的机制,她非常熟悉,而且以前做过这方面的研究,但仅仅是研究而已,也不知道这种保护机制还可以在今天的K病毒上,帮助对K病毒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稳定。
张志伟、陆小路和林岚三家实验室通力合作,开始利用这个思路对K病毒进行改造,让它的对付肿瘤的基因保持稳定,在迭代的过程中尽量不变异,不丢失,以保持稳定的对付肿瘤细胞的能力。
上级领导原本打算在超级实验室的实体建设完成后,再从组织架构上组建南方科学院,没有超级实验室这个基地,组建医学科学院无从谈起。
但是杨平不同意,他觉得应该立刻开始组建医学科学院,可以先完成软件上的构建,以后再补齐硬件配套,软件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不需要等到完成实体建设再开始组建,实体建设需要漫长的时间,再怎么快,两三年肯定少
不了,基建、设备购买安装调试等等,都是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超级研究院的实体还是一块荒地,杨平已经开始着手从软件上组建南方医学科学院,其实原来的实验室原地不动,只是从管理上理清关系。
三博医院的板房办公室里,这段时间经常会有大大小小的会议,讨论医学科学院的相关问题。
夏院长皱着眉头:“杨教授,这样做会不会造成各大实验室各自为政,一盘散沙?”
杨平胸有成足的地说:“不会!如果在行政上和学术上均接受我的领导,相等于将十几个实验室焊成铁板一块,它们从分散的实验室变成一个大实验室,这样消灭了实验室之间的学术自由,没有学术自由就没有差异,没有差
异就会死气沉沉,最后消灭了十几个实验的创新能力。”
“如果按照我的设想,所有实验室在行政上接受医学科学院的领导和管理,享受医学科学院的待遇和资源,但是在学术上他们具备完全的自由,换句话说,在学术上我管不了他们,我说的话不算数,他听不听全凭他们自己的
意愿,这样保证了他们的学术自由,每一个实验室会充满活力,具备持续创新能力。”
“而且,我打算创立医学科学院的基本法,依靠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制度来管理它,而不是依靠我个人的能力来管理。”
“这套制度长久执行下去,就会形成一种共识,这种共识最终变成学术文化,学术文化才是最稳定的内核。”
杨平认为,在学术上,这种狼群策略比大象策略更好,更利于创新,各大实验室是独立的狼,它们又可以团结一致,组成战斗力强大的狼群。
夏院长想了想,没想到平时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杨平对管理还有这么独到的见解,在管理上的境界明显高人一等。
受此启发,他忽然想起自己管理的临床医学院,也应该仿效杨平的管理理念,使用狼群战术来代替大象战术,在行政上领导和管理那些附属医院,但是在学术和业务上让他们保持完全独立,相互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形成
一个战斗力强悍的狼群。
对,也建立临床医学院的基本法,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然后持续稳定的执行下去,形成所有人的共识。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夏院长此时有这样的顿悟感觉。
“想不到你对管理也有研究?”夏院长不得不佩服。
杨平直率地说:“这是我研究了目前世界上先进的管理模式之后,又研究了我们国内的管理模式,依据我们自己的文化特点琢磨出的想法,不一定完美,但是应该不错,取长补短才能进步。”
“好,我同意你这个建议,其他人有什么想法吗?”夏院长问道。
其他人面面相觑,其实这种管理模式已经超出他们的经验,他们也说不出什么建议,不管是同意的还是反对的。
科教处的周主任举手发言:“我觉得,医学科学院的工作语言用英语,这样可以向国际靠拢,也可以提高大家的英语水平,英语是国际学术语言嘛,你们觉得怎么样?”
杨平说:“你的想法比较好,但是完全没必要,如果要求工作语言为英语的好处你刚刚已经提到,但是缺点也显而易见,将一些英语水平差的天才研究员直接排除在门外,所以可以鼓励大家学好英语,但是绝对不能将它作为
我们的日常工作语言。”
夏院长点点头,周主任的话不能算崇洋媚外,他只是从他的认知角度,杨平的认识非常客观,完全是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选择。
“英语是目前事实上的学术语言,这是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所以鼓励所有研究员学好英语,但是不强求,愿意学好能够学好的学好,不愿意学的,不能学好的学者,我们不强求,不能将这个设置为硬性要求,这样会毁掉很
多天才。”杨平再次重申。
其实对于英语的态度,在南都医大内部也意见不一,但是大多不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而是从情感出发做出的判断。
“是呀,我觉得杨教授说得有道理,说白了英语是工具,不能本末倒置。”夏院长说道。
韩主任也同意杨平的意见:“英语很重要,它是事实上的世界普通话,通用的学术语言,我们鼓励学好,但是不强求,毕竟我们要的是科研工作者,不是英语工作者。”
医务处的赵主任说:“杨教授,你刚才说的狼群管理模式,你的初衷是好的,我很担心,到时候这些实验室的头头脑脑不服你管,跟你对着干,比如做一些课题,你说往东,他们非要往西,你这种管理模式无形中赋予了他们
跟你对着干的权力,跟你对着干还是合法合理的。”
“我刚刚也这么想。”南都医大的一个副校长说,“你的作为医学科学院院长必须有你的而权威。”
杨平微微一笑:“这就是我这种管理模式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他们能够有权利跟我对着干,如果我能够用权威和或者权力压他们,他们哪来的学术自由?如果我某个决定是错误的,他们敢跟我争吵拍桌子吗?我是人,不是
神,不可能什么都正确。如果在我的决定是错误的时候,他们不能和我辩论,不能反对我,那怎么纠正我的错误?在我的管理模式下,就算我坚持己见往东,他可以往西,最后不管哪个方向是错的,剩下的方向是对的,这种差异
就保证了最终的正确。”
苏教授在一旁没有说话,这个女婿的管理思路确实有点东西,他肯定支持他。不过他也不好发表过多的意见,需要避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