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大清话事人> 第499章 着名经济学家李郁

第499章 着名经济学家李郁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499章着名经济学家——李郁
    李郁走出屋子,
    环视周围人:
    「王署长去了,他是为河工而死,理应厚葬。」
    「陛下,葬在何处?」
    李郁抬头,指着不远处的一处土坡。
    「垒土,加高至5丈。种上松柏灌木,水泥大墓前立3尺石碑。追封大臣!」
    「遵旨。」
    一名劳工署官员急匆匆跑来。
    「陛下,河工还丶还挖吗?」
    「挖!」
    「工钱还发吗?」
    「一文不少,照发不误。」
    ……
    避开人群视线,
    走到一处河沟,李郁俯身洗手。
    仔细擦洗~
    并将罩在外面的大氅解开,扔进了河里。
    回到车队,
    步入特制的四轮带弹簧御驾马车,李郁从车厢侧抽出一条木盒,取出2颗对应的药丸。
    破开蜡封,服下。
    两张印着「献方」大夫名讳的包装纸,飘出窗外,落入不远处的河道泥水里~
    很快被络绎不绝的民夫们踩入烂泥。
    每天50文铜钱,包2顿饭。
    另外,
    挖河现场昼夜不停的提供热水丶简单医疗丶以及修理工具。
    ……
    各县衙门稍微动员,百姓们就默默的带着工具来了。
    基本上,
    凡是有男丁的家庭,都会出劳力。
    苏松两府的百姓普遍看不上每日报酬仅50文的重体力活,他们有更多渠道挣更轻松的工钱。
    不过,
    他们还是积极的参加了挖河!
    所有人都知道,
    一级河道网一旦竣工,意味着两府从此再无内涝,从此再无灌溉之苦。
    谁家要是偷奸耍滑,不出劳力。
    后世子孙也抬不起头来做人~
    ……
    迄今为止,
    一级河道网堪堪完成了工程总量的三分之二,动用人力数十万计,工时更是恐怖。
    王六因此羞愧不已。
    他花掉的200万两经费里,大部分是人工钱。
    每次他去要钱~
    财税署的人看他的眼神就像是爹妈看待败家子,满满的恨铁不成钢。
    300万两!
    换来数十年苏松两府再无内涝灌溉之忧。
    值得吗?
    吴廷的九成官吏都认为不值!
    他们不敢腹诽陛下,所以排斥王六这个不识趣的家伙。
    如今,
    人死帐消,恩怨终成衙署内的茶馀饭后。
    偶尔有人提到王六,也不过是一声意义不明的叹息罢了。
    ……
    农业署丶粮食署两位署长带着麾下的精干吏员启程去了武昌。
    遵照陛下指示,
    湖广的粮食是重中之重。
    馀粮要收缴,补种要抓紧。
    明年粮食能不能丰收,关系到帝国接下来的战略走向。
    爪哇火山爆发导致粮食减产的情报,只在吴廷内小范围传播,防止引起民间恐慌。
    天象!
    太容易被有心人拿来做文章了。
    ……
    两大因素的迭加,促使粮价应声下降。
    吴国境内,
    1斤大米的市面售价已经跌到了10文,和清统区米价差距之大,令人咂舌。
    第1个因素是:
    进口!
    广州港对进口大米免税。
    消息传开,
    暹罗和安南的米商们纷纷组成船队沿着海岸线航行,到广州交易。
    一来,沿着海岸线航行可以避免海盗袭扰。
    二来,返航时可购买畅销货。
    这样一来,
    意外导致了南洋部分缺粮地区的粮价上涨。例如——兰芳。
    他们必须付出比广州港高4成的价格,米商们才愿意光顾。
    这一切,
    吴国并不知情,也不感兴趣。
    ……
    造成粮价下跌的第2个因素,是江南8府种植模式的改变。
    从明中期开始,
    江南地区的粮食种植比例逐年下降,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逐年上升。
    原因很简单:
    市场导向!
    棉丶桑丶茶的单亩利润远高于粮食。
    在个别府,
    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甚至达到5成。
    农户们拿银子从湖广购买粮食~
    湖广熟,天下足!
    就是此时的最佳写照。
    李郁对此如鲠在喉。
    于是也用市场手段来调控!
    和撒克逊东印度公司悄悄达成了长期的庞大的采购原棉订单,剧烈冲击江南的棉花种植。
    很快,
    江南地区的粮食种植比例提高了10个点。
    ……
    在聚焦粮食的同时,
    李郁也没忘记另外1件事——冬季燃料。
    萍乡煤矿丶铜陵煤矿作为煤炭署的直属矿,管理层接到了密令,不惜一切代价增产。
    可以将俘虏苦役往死里用,累死勿论。
    同时鼓励工人增产,每天都给产量靠前的班组发奖励金。
    一句话:
    煤炭产量,多多益善。
    吴国境内,
    各重工业大型工厂,需囤积不少于4个月的焦煤丶烟煤。
    各州县城池,需囤积不少于3个月的民用取暖蜂窝煤。
    各衙门贴出告示,劝导百姓提前囤积蜂窝煤过冬。
    ……
    同时批准成立
    吴国蜂窝煤一厂,地点江宁。
    销售区域为江苏丶浙江。
    吴国蜂窝煤二厂,地点萍乡。
    销售区域为江西丶湖南丶湖北。
    吴国蜂窝煤三厂,地点广州。
    销售区域为广东。
    ……
    这3座厂,吴廷均参股2成,其馀8成由本省士绅自主参股。
    所有股东均不参与经营,聘请不相关的外地职业经理人,这会叫大掌柜。
    陛下亲自划定了售价上限——每100块蜂窝煤50文钱!
    只要不超过这个上限,均可自由定价~
    150块蜂窝煤,
    差不多就是南方家庭一个月的用量。不算宽裕,但能混过去。
    200块基本宽裕。
    300块颇为舒适。
    因为占股。
    从今以后,吴廷不再对蜂窝煤产业徵收任何名义的赋税。
    ……
    另外,
    考虑运输成本问题,这三座工厂可以在划分区域内的边远州县发展下级代工作坊。
    小作坊从工厂购买原煤丶模具丶工艺比例。
    被允许以大厂的名义在本地公开售卖,赚个微薄的手工钱。
    蜂窝煤没有技术难度。
    原煤丶泥土丶木屑刨花丶石灰石按照固定比例混合起来罢了。
    随便找个农夫培训1个时辰就能手工制作。
    为了削减成本,
    三座工厂都已经上马机器,定制模具,改进生产线,批量制造蜂窝煤,尽可能降低成本。
    一次投资,长久收益。
    当然了,
    目前来看,蜂窝煤工厂的利润还是比较薄的。
    缺乏长远眼光的士绅,不愿意大举投资,只是勉强投点意思意思。
    要不了3年,
    这些人就会后悔的想死。
    18世纪,
    能够实现全民每日消费的产业,除了盐,只有煤。
    ……
    李郁之所以大力推广蜂窝煤项目,原因多多。
    一,解决民间普遍的燃料短缺问题
    二,倒逼采矿业发展
    三,人为制造出一种可以普遍徵税的税种
    四,提高百姓健康生活水准
    五,让农业文明逐渐适应工业文明
    就目前而言,
    吴国境内所有城池全部普及了蜂窝煤。
    哪怕在城郊,也实现了很大比例普及。
    但在偏僻深远的乡村丶山村,百姓们还是靠砍柴禾作为唯一燃料。
    李郁对此心知肚明,也不想改变。
    因为,
    这些人真的没有现钱!
    要让这些人挣钱,就得发展工业。
    但是,疆域太大太大了~
    即使发展50年,工业文明也将和农业文明长期并存。
    ……
    陛下推广蒸汽机的热情无比高涨,
    冶金署和军工署甚至暂时中止军工生产,拿出了7成的产能,用于批量生产制式蒸汽机。
    数量上来了,工艺流程就简化了,成本也降低了。
    而购买了蒸汽机的商人们为了多挣银子,绞尽脑汁的琢磨改进流程,配套模具。
    一个黑烟滚滚的时代缓缓拉开了帷幕。
    在利润导向下,
    吴国的蒸汽工业,即将迎来飞速发展。
    ……
    长沙府宁乡县,同样黑烟滚滚。
    署理湖南巡抚曾涤骑在马上,望着那冲天的黑烟笑道:
    「此乃坚壁清野之策也。」
    「搬不走的就烧掉,绝不留给吴贼。」
    围观众人一声不吭。
    金贵的6万石粮食就这麽化为了灰烬。
    心疼~
    宁乡县官绅数十人,低头不语。
    都知道这位新任巡抚做事狠辣歹毒,一道道公文严令各州县即日押解番库存银以及官仓存粮去湘西。
    凡是不从命之地方官,
    一概以战时谋逆罪就地斩首。
    老资格的辰州知府对火烧长沙抱怨了几句,此刻已成为了刀下鬼。
    ……
    如今湖南,流传着一句话:
    会说湘西话,便把大刀挎!
    湘西话,实际上是西南官话。
    沅州籍的巡抚大人大力重用湘西老乡,不分土汉。
    这还不算,
    巡抚大人居然藉口兵部未曾发饷,停掉了湖南绿营的饷银。
    导致最前线的岳州府大乱~
    绿营兵们一听还有这种雕事?
    爷们正要死战,朝廷竟敢欠饷?谁给朝廷的胆子?
    愤怒的丘八们调转枪口洗劫全城,顺手将知府以下文官杀了个精光。
    然后,
    派人带着十几颗脑袋和大印去联系正在南下的吴军。
    反正!
    ……
    「大哥,我们要不要加快速度赶回沅州?」
    「你怕吴贼追过湘江?」
    「是!」
    「在岳麓山殿后的老六那边一直没有传来消息,想来吴贼应未曾渡江。本官主要是舍不得这些物资~」曾涤的三角眼透着阴险,解释道,「湘西什麽都好,就太穷了。本官要养团练,要交好土司,没有钱粮怎麽行?」
    「我听大哥的。」
    当天深夜,
    曾涤刚要歇下,就听见外面的混乱嘈杂声。
    「怎麽回事?」
    全服批准的老七,冲了过来。
    「大哥,吴贼已过沩江。」
    ……
    曾涤登上城墙,望见外面打着火把的吴军骑兵漫山遍野,无法判断数量。
    但看气势,
    至少数千骑兵。
    他瞬间口苦,
    骂道:
    「老六无能,拖累千军。」
    曾家老六,曾昭此刻还傻傻的在岳麓山顶,窥视吴军何时渡江~
    他不曾想到,
    兀思买居然丢下步兵,在地狱号的掩护下率骑兵从湘江下游的靖港花了3天时间渡江,轻装追击。
    陆军大臣林淮生,在亲临荆州城北围猎蒙古马队时,
    派人给兀思买送来了军令:
    江汉鏖战丶时间紧迫,你部可自由出击,确保湖南精华不落入曾匪之手。
    ……
    曾涤只是思考了片刻,就决定趁夜色突围。
    原因很简单,
    宁乡乃是小县,城垣不高,也不够坚固。
    吴军只要困住自己,然后步兵赶到。
    当日攻城,当日破城,当日曾氏男丁就灭族了。
    深夜,
    宁乡县城突然4门大开。
    百姓们好像被鬼追着一样,哭嚎着逃出城门,吊桥周边像下饺子,扑通扑通。
    人困马乏的吴军骑兵,
    赶紧上马,展开追杀。
    马刀所至,所向披靡。
    好一会才发现,
    大部分是老百姓,混着少数敌兵。
    ……
    曾氏兄弟带着亲兵,还有土司兵,趁乱跑出宁乡。
    在撤退之前,
    这老小子故伎重演,又放了一把火。
    不过,
    好在宁乡县士绅为了保住财产,拼命组织人手灭火。
    太阳初升,
    兀思买见到了一座狼藉的县城,5条街被烧成了灰烬。
    知县率领士绅跪在县衙门口,
    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哭诉巡抚恶行。
    「大帅,下官等算投诚吗?下官等可没有抵抗,全是那曾屠夫一人所为。」
    ……
    兀思买催马抵近,突然举起手里佩剑~
    一剑捅向知县的脖颈,
    宁乡知县倒地抽搐,不停飙血。
    在周围百姓惊恐的注视下,
    兀思买勒马高呼:
    「宁乡县官绅夥同曾匪烧毁粮仓,残害百姓,抵抗天兵,不可宽恕。本官宣布,宁乡官绅一概不赦,男丁斩首,女眷发配,查封家产,立即执行!」
    望着磕头如捣蒜的众人,
    兀思买心想,
    清旗撤下,吴旗插上。
    你们不疼不痒的交纳几百两悔过银,然后还照样当老爷。
    真当陛下是大善人呐~
    大军征伐,
    人吃马嚼,消耗巨大。
    不诛些士绅回回血,是要亏本的。
    身为重臣,
    如果还不知道陛下组建「抄家工作小组」的目的,早点辞官回乡吧。
    ……
    搜罗足够的精粮喂饱战马,又给士兵们补充乾粮淡水,
    人马歇息1个时辰。
    然后,
    轻骑兵军团就隆隆开出县城,追杀曾涤。
    60人留守。
    其中有20馀人是伤员,另外的人是丧失了坐骑,战马毙命。
    监督两名县衙属吏和几十名弓手执行清剿令。
    事实证明,
    人一旦丧失了反抗的勇气,数量根本没有意义。
    城内的家丁丶护院丶弓手丶衙役丶游手加起来至少有500人,无一人敢出头,乖乖的住进了县衙大狱。
    当天,
    留守兵力督斩官绅家族男丁52人,查封宅院店铺71处。
    贴出安民告示,
    然后等待抄家工作小组抵达~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大德要来了! 柯学:我的恋爱标准没有问题! 人在漫威单挑复联 末班飞行[青梅竹马] 年代,二狗有个物品栏 千面之龙 奥特曼任意键:启明 亮剑:钢铁雄心 集群重炮轰杀修仙者 序列:吃神者 渣爹蠢兄护后娘,今生全部火葬场 重生不当冤大头,校花你着急啥? 影视世界的逍遥人生 我为了少主威严欺负下老婆没错吧 柯南之死神盯上我 望女成凤?和亲爹甜蜜双排! 替嫁弃女是魔帝,强亿点点怎么了 真千金被赶出门,京圈厉爷捧心尖 人在精灵刷词条,养成妖皇沙奈朵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