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大清话事人> 第425章 李郁的「曲线驭人之道」

第425章 李郁的「曲线驭人之道」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424章李郁的「曲线驭人之道」
    李郁不为所动,
    似笑非笑的询问道:
    「诸位都是盐业老人,告诉寡人,两淮盐场产1斤盐的实际成本是多少?」
    江春略一思索,就答道:
    「如果刨除陋规丶孝敬的话,1斤粗盐的实际成本在2文钱到3文钱之间,主要取决于天气。但是~」
    见陛下认真倾听,他又继续讲道:
    「但是,中间的售卖环节还会产生成本,而且会远远高于盐的实际成本。」
    ……
    李郁点点头,
    斟酌了一会,缓缓开口道:
    「江西萍乡煤矿即将投产,第一批优质焦煤很快就可以走水运抵达两浙盐场。阳光和焦煤互补,成本可再降。」
    「寡人欲将收粮和卖盐捆绑,一手收粮,一手卖盐。每户百姓交纳春粮时可买1次,秋粮再买1次,每次限额30斤。也就是一户人家每年限量60斤。超过的,就需按照30文每斤购买。」
    「吃盐看似花不了几个钱,可诸位可知绝大部分百姓一年到头手里是没几个现钱的。小农经济,自己种田自己织布自己种菜。农夫挣不到钱,也不花钱。」
    「至于说赋税,可从他处获取。」
    「寡人今日想提醒你们一句,晋商没了,广东十三行也没了,江右商帮一蹶不振。偌大的天下,商业版图几近空白!只有江浙商人蒸蒸日上,四处开拓。寡人的剑锋所至,你们也可至。」
    「四位总商,如此良机,你们还在等什麽?」
    以上是可以明说的,不可明说的是——民心。
    李郁希望通过食盐这一项天下人的必需品,争取民心。百姓听不懂那些虚无缥缈的,但是能感受到实打实的实惠。
    料想,效果不亚于大炮。
    ……
    这个正月很忙~
    李郁接见麾下臣子还有各路商帮代表。
    目前吴国,
    主要活跃的商人分3派。
    浙商(杭嘉湖)丶苏商(长江以南)丶还有徽商(皖南)。
    最豪气的是浙商。
    最低调丶最稳的是徽商。
    徽商控制着茶山丶苏商控制着丝绸丶浙商热衷于开矿丶开厂还有海贸。
    在经过了李郁点拨后,
    扬州四大盐商痛哭流涕,幡然醒悟。
    偌大的天下,商业凋敝。正是跑马圈地,做大做强的良机。错过这一波也许就要再等500年。
    ……
    四大盐商豪气干云,同进同退。
    拿出了700万两现银进军景德镇以及周边的数十处原料矿山,一举控制了瓷器行业上下游。
    经历战火活下来而且拥有产业的景德镇瓷器商人,十不存三。
    他们默默的接受了四大盐商的收购方案——7成补偿现银,3成换成股份,将数代人积累下来的技术丶工匠以及瓷窑全部转让。
    从此,
    黯然退出了瓷器市场,坐看风云变幻。
    用江春的话讲,
    烧砖丶烧瓷丶烧陶,都是烧。
    若是将瓷器和砖头在整个南方铺开,这行的利润未必比盐业差。
    ……
    陛下指示:
    家家需要碗,人人需要碗。
    要尽快把碗啊碟啊盆啊成本降低,价格打下来。
    薄利多销才是商业王道,不要总是守着「卖高价盐」的老思路。
    还有,
    适度放弃「工匠精神」,尽量摆脱传统的限制。
    工艺流水线化——将原先掌握全流程的大匠逐步替换成若干个只掌握部分工艺流程的工人。
    如此一来,好处多多。
    当时,
    四大总商的眼睛就亮了,都是商场老人,一点就通。
    陛下还意味深长的说:
    忠于朝廷,自家挣钱,和商品亲民,这三者之间可以不矛盾,可以兼顾。
    建议以后的瓷器产品走差异化经营,高性价比产品供应民间,昂贵产品供应富裕阶层以及海外。
    ……
    陛下将话说到这种程度,四大盐商感动的痛哭流涕也是应该的。
    如果这样都得不到正面回应的话,
    李郁也只能琢磨个办法将他们吃干抹净,换个人去执行自己的商业思路了。
    关键产业高度集中在少数商人手里,是为了降低成本,升级工艺,加速手工业向工业迈进。
    对吴国当下而言是最优解,利大于弊。
    同时,
    也更方便收税,更方便管理。
    扬州四大总商是个标杆!
    盐商原先是清廷的钱袋子,深度捆绑。
    这样的「反动角色」吴国都能接纳,诸位大清的忠臣良将们听了,心里多少会有些感慨。
    ……
    总之,
    没过多久,第一批平价产品「瘦西湖」系列就出炉了。
    底部打上了商标烙印,形制没啥好讲的,普普通通。繁琐的工艺简化了4成,质量省略了3成,价格降了5成。
    高端产品「茉莉花」系列还在研发中。
    质量一定要高,样式一定要新颖,花纹一定要精致,价格一定要够贵。
    盐商们牢牢记住了陛下的话:
    「要有奢侈品理念,让品牌和昂贵牢牢捆绑。要想彰显身份,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购买奢侈品。」
    事实证明,
    没有人比盐商更懂奢侈品理念。
    毕竟这是一群天底下最擅长变着法子花钱的家伙。
    ……
    体型胖乎乎,尤擅庖厨的米总商一句话就说透了实质:
    「奢侈品就是花钱买身份!买区分!」
    「就像我老米在扬州府拿山参丶鹿茸喂鸡,然后杀鸡熬高汤,再用这锅高汤出一碗煮乾丝。」
    「为什麽呢?」
    「因为扬州百姓个个都吃煮乾丝。我想和他们区分开来,就得变着法子花冤枉钱,不然,我堂堂总商怎麽能彰显身份呢?」
    「陛下圣明,搞奢侈品好,特别好。」
    四大盐商皆点头认可。
    ……
    「奴婢拜见姑娘。」
    「嬷嬷好。你是有什麽事吗?」
    「陛下要巡游铸币厂,请姑娘随行。」
    王贞仪放下手里的书稿,
    早有宫女给她准备了厚披风,玻璃镜,梳妆盒。
    1刻钟后,
    她起身,打开门:
    「嬷嬷,走吧。」
    容嬷嬷诧异,脱口而出:
    「姑娘,这麽快?」
    「……」
    路上,
    容嬷嬷琢磨着如果通知其他妃子随驾,这梳妆打扮的时间,淑贞淑洁至少需要半个时辰,王后娘娘大约需要2刻钟,杨妃不好说,可长可短。
    这位女官与众不同,颇有书呆子气质。
    陛下居然还喜欢这口?真是爱好广泛,公私兼顾啊。
    容嬷嬷人老成精,分得清大小王。
    她已取得了王后胡灵儿的信任,日常掌管宫中仆妇丶记录起居注。
    同时,
    对赵氏2姐妹也颇为上心,其中之高难度平衡非常人可效仿。
    ……
    铸币厂,在仓街。
    四周高墙围绕,戒备森严。
    「陛下请看,最外侧是1个排的士兵负责检查出入车辆以及人员。每隔3个月轮换一批,随机抽调。」
    「里面由财税署和冶金署两部门一起负责。冶金署负责生产,财税署负责统计造册。」
    门口的士兵牵走了2条凶狠的猎犬。
    王贞仪这才稍稍放下心,默默跟在后面。
    走进大门,距离车间还有很远时,众人就听到了巨大的噪音。
    Kuang,kuang。
    李郁要了一团棉花揪下塞入耳朵里。
    顺手给王贞仪塞入耳的时候,低声说道:
    「仔细看,回去要考你。」
    ……
    李郁拿起一块成品银币。
    外形酷似大洋,银占9成丶铜占0.9成,锡占0.1成。
    整块银币的重量在7钱,准备抵用1两白银。
    生产流程是先融化3种金属,灌入磨具定型成为一个长条金属板。
    金属板经过一个冲压机器,一个个圆形坯币就出现了。
    布满圆窟窿的废料板再次回炉~
    圆形坯币要经过再次冲压花纹丶挤边丶抛光等流程后,才算成形。
    「陛下,这套机器是何人设计?」
    王贞仪眼睛发亮。
    「撒克逊海军地狱号战舰的一名医生,同时是个机械爱好者。据说他曾经在伦敦开过一家小型机械厂,后因经营不善倒闭,为了还债而加入了海军。」
    「军工署和这位医生一起忙活了2个月,集中了上百位工匠。最终拿出了这一整套机器。除了机械动力,其他的寡人基本满意。」
    王贞仪一愣,问道:
    「陛下所说的驱动,可是指的将人力换成水力?」
    ……
    李郁摇摇头,
    蒸汽机的事,他很少提及。
    待有时间,
    他准备带这个比大熊猫还稀有的理工科女学霸去实地看看,测绘图纸,然后仿造改进,搞出煤矿抽水机。
    对于目前的吴国来说,
    天文的意义不大,物理和数学的意义很大。
    王贞仪临走时拿走了1枚金币丶1枚银币丶1枚铜币。
    金银币的正面是1元字样。
    周围一圈字体略小:大吴帝国皇家铸币厂。
    反面是李郁的大头侧像。
    底下有一行小字:1778。
    银币的边缘一圈稍微凸起,这个工序很繁琐,但很有必要。
    铜币就小多了,重量也更轻。
    花纹字体基本相同,
    除了正面写着1角字样,反面多了1行小字:100角兑1元。
    ……
    发行货币,是每一个帝国的必经之路。
    即使是割据军阀也会积极地推行造币事业。
    原因很简单,
    有利可图。
    而且,
    不规则的银锭难携带,难找零。
    圆形币方便运输丶携带,也更美观。
    李郁不打算发行比铜币更小面值的货币,暂以1铜币换10方孔铜钱吧。
    铸币厂副厂长,地狱号的前医生写信告诉他的友人们,自己在遥远的东方混的很好。
    「~承蒙陛下信任,忝任皇家铸币厂副厂长一职,月薪100元,另赠湖畔住宅一套。工作之馀,可钓鱼打猎。」
    「诸位若在伦敦混的不如意,亦可自费搭乘海船来苏州府。这里的空气香甜而自由,没有呛人的煤烟~」
    「陛下年轻而英俊,睿智又包容。他是一位真正的科学爱好者丶艺术爱好者丶军事爱好者。」
    「和传说中内敛保守的东方略有出入,这里的绅士和绅士是可以公开牵手的,不会被当做异端烧死。贵族们将这称作龙阳之好,属于风雅之事。贵族们可以同时兼具阴阳之好,和龙阳之好。」
    「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气候和伦敦颇为相似,一年当中有很长一段时间,持续阴冷潮湿~我愿称之为伦敦绅士的第二故乡。」
    ……
    连续几日,
    王贞仪随驾参观了农业机械丶水力磨坊丶还有蜂窝煤工厂丶西山岛铸炮工厂,还有挖河工地。
    宫中众妃羡慕嫉妒,幽怨感叹陛下有了新宠,忘了旧人。
    这可真是风水轮流转~
    然而,
    这都属于误解。
    李郁频繁带王贞仪参观的目的是,让她尽快了解自己的底色,重视科技。
    以科技造福民生,反哺财政,武装军队。
    这种死脑筋高智商的女人,必须让她自己想通了才能真正为自己效力。
    自己需要她的脑子。
    而关于如何征服一个女人的脑子~
    有位张姓女作家总结的就很好——通向捷径理论~
    ……
    在参观了一系列工厂后,
    王贞仪的眼睛里有了光,有了诧异,有了跃跃欲试,有了敬畏,有了崇拜。
    当晚,
    李郁果断行使了身为帝王的权利~
    将自己浓缩的智慧注入了更好的活力载体。
    教育,在这一刻完成了闭环!
    容嬷嬷撰起居注:
    「帝宠女官王贞仪,正月多次携随车视察。初六,幸之,初七,再幸之,初八,又幸之。」
    如果起居注是李郁自己撰写的话,
    他必定会写上:
    「正月初6,帝会仪妃,卧谈科技,殚精竭虑。」
    从此,
    李郁获得了一个心悦诚服的高级理工脑子。
    不能说,
    这天下就没有其他的高级脑子,但是肯定没有王贞仪这个安全~
    因为,
    她是个女人!
    ……
    出于某些顾虑,李郁令人在西山岛另辟一清净住所作为王贞仪的书房。
    交给2个课题:
    一,自己所设想的围棋盘式江南人工河道网,需挖掘多少土方?需要多少夫役?多长时间?
    二,蒸汽机大型化,简单化
    原先系统奖励的那一套工具机所用的蒸汽机,属于精密小型化的成熟款。
    以吴国当前的冶金技术丶加工技术无法复原仿制。
    李郁嘱咐王贞仪加以改进,实用化,大型化,简单化。
    密封橡胶垫不现实,要改!
    水管锅炉不现实,要改火管锅炉。
    节气阀丶调速器丶钢管都要改,设计要考虑到工业基础。
    时间紧,任务重,比生孩子难。
    ……
    正月初9.
    金山卫要塞快马来报,撒克逊东印度公司的船队来了。
    李郁冷笑道:
    「26艘大帆船,4艘武装商船,5艘战舰,外加一位伯爵!好大的规模,足够发起一次战争了。」
    「命令,崇明岛丶舟山岛戒备。」
    「命令,第2军团馀部进驻松江丶太仓。」
    「让杜仁去金山卫迎接这位阿德莱德伯爵,寡人会在苏州府召见他。」
    此时的金山卫,气氛紧张。
    遮天蔽日的船队并没有降帆入港,关闭炮舷,而是在距离海岸线5里外下锚。
    战舰在前,商船在后。
    ……
    小舢板在船队和陆地之间来回穿梭传话。
    金山卫已经升格为要塞,除了南北双炮台,还驻扎有2个步兵连丶5艘中小型巡航舰。
    由一位上尉统一指挥。
    双方就这麽静静的对峙。
    阿德莱德军服笔挺站在甲板上,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舰队经过广州外海时,他见证了清帝国海军的孱弱。
    耀武扬威的尼德兰人占据了大屿山岛,甚至派兵登岸掠夺了几位广州府绅士的家产。
    广州清军并未出兵干涉。
    据说,他们正在全力对付吴国陆军。
    ……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仙医崛起 四合院:开局获得一象之力 白发老卒:一人守国门弹指镇人间 神峰 渣男拿了好男人剧本[快穿] 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刑警日志 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 LOL:重生S3,调教全联盟 新官路商途 谍影:命令与征服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曼哈顿窈窕淑女 天道图书馆2天命永恒 斗罗绝世:开局具现黑渊白花 华娱:这个天仙不对劲 怪猎:荒野的指针 大德要来了! 柯学:我的恋爱标准没有问题!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