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大清话事人> 第264章 让你们去个衣都这麽难,将来王爷有

第264章 让你们去个衣都这麽难,将来王爷有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64章让你们去个衣都这麽难,将来王爷有令是不是也要权衡利弊?
    李郁站在200米外,都感受到了高炉的热量。
    转头问道:
    「工人是几班倒?防暑措施?」
    「回王爷,每出一炉铁水。当值工人就换一批,到那边的林子里歇息纳粮,凉开水敞开供应。」
    「走,过去瞧瞧。」
    下山坡时,李郁突然询问道:
    「老陈,江宁籍工人能适应这等苦差事吗?」
    老陈尴尬一笑:
    「王爷英明。辞工的不少,剩下的加了5钱银子,基本稳定了。」
    「那你这的人手够吗?」
    「够!本地的农夫抢着来挖矿。」
    ……
    李郁笑道:
    「这麽抢手?」
    「是啊,包吃包住,还发衣服。每月净赚2两,上次招募100人,结果来了300人报名,现场还打起来了。」
    「老陈,下次你全部收下。」
    「王爷勿怪,露天矿那边常年是1500人轮班倒。冶铁是技术活儿,1200人轮班倒,另外有小工400人搬运物料。我观察过,人再多就是添乱,帮不上忙了。」
    李郁停下脚步,小声说道:
    「都送去挖露天矿,等到第二个月告诉他们,人手太多,要退工。如果不想退工,可以转入矿区的军队。」
    老陈肃然起敬,妙啊。
    一箭双鵰,既补充了军队。
    又让剩馀的人,不敢怠慢。想保住饭碗,就要提高挖矿速度。
    ……
    纳凉区位于密林当中。
    砍伐出了一块平坦区域,修建了简易道路,还搭起了简陋的棚子,里面摆放了许多的桌椅板凳。
    水缸里是加盐凉开水,下了工的人都会来咕嘟咕嘟喝几碗。
    林子一侧还有条小溪。
    矿工们可以自己下去洗洗,解暑降温。
    所有人都感慨「吴王仁厚」,体恤下情,居然把人当人看。
    生活区域的选址是经过考量的。
    避开了下风向,和生产区平行分布,避免了冶铁黑烟的困扰。
    「王爷,去露天铁矿瞧瞧吧?」
    「好。」
    一路上走的都是水泥道路。
    一处占地约1000亩的区域,就是露天铁矿所在地。无需挖竖坑,无需爆破,十分省事。
    生产工具就两种:铁锹和独轮车。
    李郁估算了一下,从这里到高炉那边大约是300米。
    而铁矿石经过再次敲打凿碎成合适体积大小后,才会进入高炉,这是个纯体力活儿。
    ……
    「焦煤跟得上吗?」
    「回王爷,铜陵那边的煤矿就地加工成合格的焦煤再装船送到咱们这。」
    老陈指着不远处的码头,补充道:
    「直接在那边卸货,然后用独轮车再运到高炉。」
    「如果,本王说如果,用四轮骡拉车代替独轮车呢?」
    「王爷恕罪,没有这个必要。」
    「讲讲?」
    「看似一车装的多了,可需要人驾驭骡子,需要专门饲养照料骡子。这麽算起来,不如直接用人更省事,成本也更低。」
    李郁笑了笑,很有道理。
    在无限充沛丶极度便宜的人力资源面前,什麽优良骡马先进机器都得败下阵来。
    看来以后推广机器之前,要很严肃的考虑这个问题!
    否则引起的麻烦,不亚于一场叛乱。
    商人没有动力引入机器,因为没有利润。民间仇视机器,因为砸了自己的饭碗。
    ……
    「张有后呢?」
    「他在那边的车间里。我来带路!」
    燧发枪车间是整个马鞍山钢铁工业最宁静的区域,位于一处山谷当中。
    门口有卫兵站岗。
    里面的车间,按照先后工序流程分布。
    钻枪管丶切削丶零部件加工丶打磨丶木匠丶漆匠丶组装丶都是分开的。
    张有后满手油污跑了出来,下跪行礼。
    「不必如此,起来吧。你简单汇报一下生产进度和困难。」
    很显然,张有后有些慌张。
    解释的有些结巴,甚至语无伦次。
    李郁并不介意,频频点头,并且提出一些疑问。慢慢的,张有后语速也放慢了,逐渐不结巴。
    「目前,限制产量的最大困难是什麽?」
    「是不合格品比例太大。」
    ……
    山谷最深处是试枪装箱区域。
    棚子下,油纸布上。
    堆积了好几层成品燧发枪。
    张有后连忙拿起几支,摆放在长条桌上,指着其中一支说道:
    「王爷请看。这支都不用试枪,直接判定为不合格品。」
    李郁拿起来,就明白问题在哪儿了。
    燧发机构组装的很松散,板簧击打力量不足,准星还有些许的歪斜。
    「不合格品比例,大约有多少?」
    「十之三四。」
    「怎麽处理?」
    「退回去,让老师傅重新修缮。之后有一半能勉强合格,有一半只能拆掉,拆合格零件用,其馀的回炉重融。」
    李郁的脸色变得很阴沉。这样的结果,他不能接受。
    「日产量多少?」
    「如果只造燧发枪,一天最多500支枪,剔除不合格品大约三四百支可装备军中。」
    「老陈,一天20万斤的生铁,再精炼后最差也有10万斤精铁。都用在哪里?」
    ……
    老陈赶紧说道:
    「除了造枪,其馀的还用于打造工具丶农具。部分精铁料装船运到江宁打造刀剑盔甲,还有部分会送到西山岛铸炮。」
    李郁摇摇头,这样太浪费人力了。
    「将我治下各府锻造冷兵器的熟练匠人全部迁到这里,家眷可随行,提供免费房子。」
    「是。」
    张有后又变的很惶恐,手不知往哪儿放。
    李郁忍住怒气,询问他:
    「你觉得问题出在哪儿?怎麽提高产量?我希望日产量提高到800支燧发枪丶100支大抬枪丶50支短手铳。」
    「现在的畜力丶水力工具机不如西山的那套蒸汽工具机。另外就是吸收了大量新手学徒,手艺太差。」
    李郁直接开口,打消了他某种想法:
    「西山枪炮厂的那些熟练匠人不可能都搬到这里。你写封信,让你老爹来协助2个月。」
    「是。」
    ……
    离开后,卫队长李小五忍不住小声问道:
    「义父,我们的燧发枪库存还有七万支呢。」
    李郁平静的说道:
    「我正在逐步下发,凡我麾下的非战斗人员也要人手一支,甚至包括家眷。」
    「根据第一军团的经验,至多500发后燧发枪的寿命就步入晚年,散布扩大,建议淘汰。如果是快速不停的射击超过40发,一场战役结束就建议淘汰。」
    「另外,和清军接壤的州县城池需要提前储备大批的粮食武器。一旦打起来,最好做到守军一人两支甚至三支燧发枪,如此才能提高火力密度。」
    「所以,你明白了吗?」
    李小五黯然,点点头。
    这麽算起来,产量是真的紧迫。
    这也是参谋本部署理大臣,谭沐光上任后递交的第一份报告——枪炮产量和消耗的分析预测。
    ……
    没过几天,老张厂长来了。
    当天就拿出了新的规章制度,每个流程提拔工头一名。
    不合格品率定为1成。
    一旦超过这个数字,工头的工钱扣一半。低于这个数字,工头的工钱翻一番。
     新????书吧→
    另外,以之前的平均产量为基准。
    每超出1成,所有人当月多发1成的奖金。
    简单粗暴!
    将产量和质量的矛盾转化成工头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同组工人和工人之间的奖金矛盾。
    临走前,他还把儿子训斥了一通。
    告诉他别总把自己当成个技术工匠,如今要学着适应工部督造官的身份,要学会驭人之道。
    若是有刺儿头,你可以叫卫兵抓人呀。
    王爷的煤矿井里,正缺苦役。
    儿子有没有听懂,他不确定。但是孙子张承业是真的听懂了,这让他颇感欣慰。
    总之,老张家后继有人。
    ……
    李郁称王的消息,早已传遍了江南。
    而如何「取士」就成了一项万人瞩目的大事。
    多数人倾向于科举旧例,毕竟是实行了2000年的成熟机制,沿用了无数朝代。
    不学圣人之言,不读四书五经,怎麽配当官呢。
    这里面,士绅们跳的最欢。
    他们在一切场合,疯狂的夸吴王英明,一定会重拾科举取士的。
    而无数读书人,也在巴望着这一天。
    谁也没料到,一纸王命突然传遍了江南的城镇乡野。
    东山青年文官学校,要招生了。
    招生要求:
    识文断字,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具备逻辑思考能力,宣誓忠诚于吴王。
    年龄,15岁以下。
    籍贯,往上追溯到爷爷辈就已经迁居本府。
    身份,无论贫富丶绅商匠农,皆可。
    学时2年,学费一年15两,毕业后根据考试成绩授予州县基层文官职位。
    报名时间,皆止九月初四,日落之时。
    ……
    王命一出,先抵达各府城。
    然后传达到各县城,县城再传达给各村公署,做到人人皆知。
    一下子就戳中了江南百姓骨子里最看重的事——教育(或者叫考试,或者叫前途,或者叫当官)。
    无数人疯狂的打听消息真假,更有反应快的连夜带娃去东山。
    从看到告示到报名截止,一共就只有三天。
    东山岛猝不及防,迎来了无数人。
    摆摊卖茶水的笑麻了,这可真是卖水的看大河,全是钱。旁边就是太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除了柴禾成本,其他全是利润。
    经济大臣范京深知这事的诱惑力。
    临时调来了民兵和差役200人,刀枪出鞘拦在学校外面。
    黑压压的人群,差点挤塌了报名处。
    读2年书,花30两银子,出来了就能做官。
    这等好事,千载难逢!
    就连往日吵架不爱动手的苏州人,也抡起了拳头和一群松江人打的满地滚。
    就为了先报名,完成那太简单的考试。
    识文断字,这等门槛寒碜谁呀。
    府城酒楼的夥计,也能识二三百字。
    ……
    「拉起红绸线。」
    呼啦啦,在场的兵将几匹红绸子撕开,再绑起来,拉出了一道脆弱的警戒线。
    防止人潮冲击学校大门。
    然而,百姓们依旧疯狂往前挤。
    一名骑马的军官感觉不妙,朝天鸣枪暂时震慑住局势后,
    大喊道:
    「诸位,不要挤。」
    「还是那句话,别逼我抓人。」
    「我抓的不是人,是伱家的祖坟。」
    「你挤的不是警戒线,是你自家的前程。」
    「托吴王的福,你们才有机会见到这金光闪闪的国子监。」
    「你们确定,敢冲破这根线吗?」
    效果特别好使,薄薄的一条红绸就拦住了千军万马。
    闻讯赶来的范京如释重负,立即下令开始报名。
    考试很简单,随便翻开一页书当场朗读。流利,清晰即可过关。
    然后将所朗读的内容默写下来,基本无遗漏即可。
    人无残疾,无明显狂躁迹象即可。
    凑足50人,一起对着观音菩萨发誓忠诚于吴王殿下。
    再到里面的屋子接受体格检查。
    兵丁只重复两次:「去衣物鞋袜」。
    依旧迟缓的立刻大棍子打出去,宣布失去了入学资格。
    用骑马军官的话讲:
    「让你去个衣都这麽难,将来王爷有令,你是不是也要权衡利弊,犹豫再犹豫?」
    ……
    通过了这些考验的人,记录籍贯丶名字丶年龄。
    发放盖有大红印章的纸片一张,15天后到属地县衙报导。
    范京坐在马车里,看着这些表情兴奋,走路跌跌撞撞,好似喝醉了酒的年轻人。
    叹了一口气:
    「虽有癫狂,但本大臣可以理解。」
    属官不敢接话,恭敬的问道:
    「已经发放合格纸条1000多张了,看样子还会有更多。如此下去,会不会~」
    「王爷何等英明,肯定早有谋算。文官?嘿嘿。」
    属官笑了,他也觉得不太可能。
    能识字会写字,身体健康就能当官?当保安还差不多。
    至于说后续会怎麽搞。
    王爷英明神武,他说行,就一定行。
    ……
    九月初四,日落时分。
    报名处准时关闭,扬长而去。
    之后的数天内,还有人陆续赶到,或是路远,或是犹豫纠结,或是迷了路。
    总之,哭的凄惨无比。
    倒是让来的早,又拿到了合格纸片的人家得意洋洋。
    人类的快乐,往往来自于同类的悲惨。
    有比较才有幸福。
    尤其是看到熟悉相仿的人,混的不如自己,那简直是六月里吃冰西瓜——舒畅!
    能够脱离此等低级趣味的人,或许有,但不多。
    李郁洞若观火,在玄武湖钓鱼。
    鱼杆猛地一沉,手里感觉到了剧烈的拉力。
    「王爷,上鱼了。」
    「妾身觉得这鱼不小,起码3斤。」
    侧妃韦秀,是唯一一个随驾到江宁的。
    而钓鱼,她是专业的!
    若不是碍于身份,她很想划个小船去把鱼捞上来。
    ……
    连续两次拉扯松放。
    李郁失去了耐心,将鱼竿递给亲卫:
    「拿稳住,让鱼出水。」
    随后,他从另外一个侍卫手里接过了燧发枪。
    比野战军团的制式燧发枪略短,是一款为骑士准备的卡宾枪。
    一边瞅着翻腾的湖面,一边慢悠悠的装填。对着露出水面的青黑色脊背,砰的一枪。
    水面平静了,泛起血红。
    一条至少4斤的胖头鱼,鱼身被打烂了半截,鱼头完好。
    「炖了,做鱼头汤。」
    远处随驾钓鱼的数人,皆若有所思。
    胡雪余面色如常,聊起了钓鱼心得,毕竟他和李郁曾经在石湖泛舟钓鱼一次,那次差点吃了板刀面。
    而王神仙就没这麽淡定了,一直在出汗。
    为了掩饰尴尬,还假装抱怨:「这天儿太热,我人胖,好出汗。」
    突然,他看到李郁朝着自己招手:
    「老王,过来算一卦。」
    他忙不迭的扔了鱼竿,提起袍子衣角,一路小跑,右手举起:「王爷,小的来喽来喽。」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重生09:我为财富之王 快穿之顾七七的散装人生 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 夫人请住口 娱乐帝国系统 顶级赘婿 从肉体凡胎肝到不死不灭 洛杉矶之狼 武道长生,我的修行有经验 阴脉先生 我是表妹(快穿) 摆烂,摆烂,摆烂!!! 子孙满堂苏颜林琅 文豪1978 大唐之最强皇太孙 华娱2021:他不是搞科技的吗 我的心动老板娘 东京大律师:开局律所破产 我的天道版本太低,所以全是漏洞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