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车子直接朝着大门口的人群冲了过去,这样的一幕让人完全不敢相信,而且还是省公安厅的车子。
祁伟这时忍不住的喊出来,“李威,你疯了,知道是什么后果吗?”
这样的举动只能用疯狂来形容,公然开车撞人,不计后果,在祁伟眼里,此刻的李威完全失去了理智,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祁伟真的后悔,不应该和李威这样的疯子一起行动。
这个时候祁伟才想明白,以李威重情重义的性格为什么不去医院看望受伤的大力,这明显就不正常,当......
朱远航站在县委大院的台阶上,望着远处初春融雪的山峦,心中却并未因冬去春来而感到轻松。刚刚过去的灾后重建工作虽已基本完成,但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却接踵而至。
首先是安置点群众的情绪波动。由于部分村庄损毁严重,短期内无法恢复原址居住,许多村民被集中安置在县城边缘新建的临时过渡房中。虽然基础设施齐全,生活保障到位,但仍有不少人表现出强烈的不适应和不满情绪。
“书记,乌尔其乡那边又有十几户人家提出要搬回老屋。”秘书小陈递上一份简报,“他们说住在这里像坐牢,天天盯着水泥墙,心里发慌。”
朱远航接过简报,眉头微皱:“他们不是已经签了安置协议吗?怎么又反悔了?”
“主要是心理上的落差。”小陈解释道,“原来住在村里,种地、放羊、赶集都自由,现在每天得走几公里才能到集市,孩子上学也得重新安排。再加上有些人家里还有老人没迁出来,总觉得这不是长久之计。”
朱远航沉思片刻,点头道:“这样,你通知一下民政、教育、公安这几个部门的负责人,明天上午十点,我们去乌尔其乡看看。”
第二天一早,朱远航带着调研组再次来到乌尔其乡。他没有直接前往临时安置点,而是先走访了几户仍在原村居住的老人。
一位叫艾买提?阿不都拉的老汉坐在自家门前晒太阳,见朱远航来了,连忙起身打招呼。
“老哥,你们为什么不搬下来?”朱远航拉着凳子坐下,语气平和地问。
“我这把年纪了,哪都不想去。”艾买提摆摆手,“再说我家羊圈还没修好,孙子也在村小学念书,搬下去还得重新适应。”
朱远航听后点点头,随即转向随行的民政局长:“我们要尊重群众意愿,不能搞‘一刀切’。对于愿意留下的,要在原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供水、供电、医疗这些方面。”
回到安置点后,朱远航召集当地干部开了个现场会。
“群众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我们的政策也要有弹性。”他开门见山地说,“不能光想着把人集中起来就万事大吉,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安心、顺心。”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我建议,在现有安置点基础上,增设几个小型社区服务站,提供日常购物、医疗服务、文化娱乐等功能。同时,组织志愿者定期上门走访,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会议结束时,已是傍晚。朱远航临走前特意叮嘱李倩:“你负责牵头这项工作,一个月内拿出具体方案,我要看到变化。”
李倩郑重地点了点头。
几天后,皮山县委下发《关于进一步优化灾后安置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安置策略,确保群众真正安居乐业。
与此同时,一场新的挑战正悄然逼近。
进入三月,随着气温回升,冰雪融化加速,加之前期降雨量偏多,导致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次生灾害隐患。尤其是位于山区的库勒克乡,地质结构复杂,滑坡风险极高。
“书记,库勒克乡今天早上发生了一起小规模滑坡,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应急管理局局长王强紧急汇报,“但我们发现,该区域地下水位明显上升,土质松软,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朱远航听完后果断下令:“立即启动三级预警机制,组织专业队伍进行地质评估,并通知周边群众做好转移准备。”
当天下午,朱远航亲自带队前往库勒克乡实地查看灾情。他冒着细雨,踏着泥泞山路深入滑坡区域,仔细观察地质变化情况。
“这里必须尽快设立警戒线。”他对身旁的交通局负责人说道,“同时,协调施工单位,优先修复通往外界的道路,确保救援通道畅通。”
晚上,他在乡政府召开紧急会议,部署下一步应对措施。
“我们不能等灾难发生了才被动应对。”他在会上强调,“要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实时掌握地质变化情况。”
他还特别指出:“每个重点区域都要配备一支应急小分队,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在第一时间组织群众撤离。”
会议持续到深夜,最终决定成立“皮山县地质灾害防控专项工作组”,由县委书记亲自挂帅,全面统筹相关工作。
与此同时,一项更深层次的改革也在悄然酝酿。
随着基层治理机制不断完善,朱远航意识到,仅仅依靠行政手段远远不够,必须从制度层面入手,构建更加系统、科学的治理体系。
“我们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以人为本,二是依法依规。”他在一次常委会上明确提出,“要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让每一项制度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为此,他专门召见县司法局局长:“我希望你们能牵头起草一份《皮山县基层治理条例》,涵盖网格管理、群众参与、监督问责等多个方面,明年上半年务必出台。”
“这个任务很重。”司法局长有些为难,“我们缺乏相关经验,恐怕难以短时间内完成。”
“那就边学边干。”朱远航语气坚定,“我们可以借鉴外地先进做法,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创新。关键是要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体系。”
几个月后,《皮山县基层治理条例(草案)》正式提交人大审议。这部条例不仅涵盖了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还首次将“群众满意度”纳入干部考核体系,成为全国首个将民意测评写入地方法规的县级单位。
这一举措在全区乃至全国引起广泛关注,不少媒体纷纷报道,称皮山经验正在为中国基层治理现代化探索出一条新路。
然而,朱远航深知,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这一年夏天,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召开全省干部工作会议,邀请朱远航作为典型代表发言。
在大会上,他以《以人民为中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为题,系统介绍了皮山近年来在基层治理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我们始终坚持一个理念??人民不是被管理者,而是治理主体。”他在讲话中强调,“只有让群众真正参与到治理过程中,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他的发言赢得了热烈掌声,许多兄弟市县纷纷表示希望前来学习取经。
但就在大会结束后不久,一封匿名举报信却悄然送到了自治区纪委。
信中指控朱远航在干部选拔中存在“任人唯亲”、“违规提拔”等问题,甚至点名张涛、李倩等人,质疑他们的晋升程序是否合规。
面对突如其来的风波,朱远航没有惊慌,而是第一时间向组织作出说明,并主动接受调查。
“我相信组织,也相信自己。”他在全县干部大会上表态,“这些年,我们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所有干部的提拔都是经过严格考察、集体决策的。”
随后,自治区纪委派出调查组进驻皮山,对相关情况进行全面核查。
调查期间,朱远航一如既往地坚守岗位,继续推进各项工作。他坚信,清者自清,时间会给出答案。
三个月后,调查结果出炉:举报内容无实证,所有干部提拔均符合规定,流程合法合规。
一场风波就此平息,而朱远航的威望反而更高了。
年底,自治区党委决定将皮山列为“全区基层治理示范县”,并在全区范围内推广皮山经验。
站在年终总结大会的讲台上,朱远航望着台下熟悉的面孔,心中百感交集。
“同志们,过去一年,我们经历了风雨,也收获了成长。”他缓缓说道,“但我始终相信一句话??只要我们心中装着人民,脚下就有力量。”
掌声雷动中,朱远航望向窗外。夜色渐深,县委大楼灯火通明,映照着他那张坚毅的脸庞。
他知道,未来的路依旧漫长,但他已无所畏惧。
因为他心中,始终装着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