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75章倭寇头,铸京观
在军队这种极为注重上下等级的所在,贾蔷身为下属,口口声声要大帅史给他一个交代,给贾家一个交代,可以说是明目张胆的以下犯上了。
可冯唐却并没有怪罪,而是长长的叹息了一声。
他伸手扶起贾蔷,沉声说道。
「你放心,这件事大师定然会给你一个交代,也会给你们贾家一个交代,你们贾家的这些部曲家将,更不会让他们百死。
你还不知道吧,方圆五十里的六座军寨,无数民船,都被那些倭寇给屠灭了,故而你发的示警火箭,才没有得到回应,也没有一兵一卒前来支援,
与你们这座军寨不同,其他军寨之内的军卒,只有一小部分是我军将土,其他一大半则都是当地民团,
这些当地民团武装,以前都是那些世家大族花钱养着的,如果老夫所料不差的话,这必定是那些东南世家,和倭寇里应外合干的好事。」
冯唐话未说完,贾蔷便红了双眼,咬牙切齿的说道。
「那些勾结倭寇,手里有血债的东南世家,不是都被林大人给抄家灭族了吗?还有徐少湖徐大人,他不是口口声声的说,剩下的这些东南世家,都是心向朝廷的积善之家吗?」
冯唐面色铁青,盯着贾蔷看了许久。
旋即,他一字一顿,斩钉截铁的说道。
「你心里在想什麽,老夫很清楚,旁的话老夫毋须多说,老夫只说一句话,你可以信不过大帅,但你不能信不过陛下,
此间情状,很快便会上达天听,陛下必定会降下雷霆之怒,将这些怀有异心的东南世家,有一个算一个,全给屠杀殆尽。」
贾蔷闻言,面色终于渐渐转雾。
是啊!陛下自从登基以来,抄了那麽多的家,灭了那麽多的族,朝野上下对此垢病不断。
甚至有人在私底下骂陛下是抄家皇帝,是灭族天子,非人君,乃暴君耳!
这里的事情,陛下若是知道了,一定会将这些杂碎全给杀光的。
想到这里,贾蔷沉声说道。
「侯爷,末将自然信得过陛下,」
说着,贾蔷又补充了一句。
「末将也信得过大帅,信得过侯爷,毕竟咱们都是开国勋贵,是打断骨头也连着筋的自己人。」
听了贾蔷这话,冯唐嘴角一咧,直吸冷气,心说别看贾蔷年纪轻轻的,这说起话来,
绵里藏针,做起事来,更是滴水不漏。
经此一役,这座军寨之中,不管是死的活的,肯定是人人有功,个个封爵。
也就是说,不管是贾家的主子们,还是那些部曲家将们,几乎在一夜之间,便会多出来一百多位身有爵位之人。
或许他们的爵位不算高,但架不住人家人数众多啊,照此说来,这贾家又要重现往日辉煌了。
再加上宫里的贤贵妃,还有荣妃,而且贤贵妃又怀有身孕,若是再生下个皇子。
这贾家,喷,真真是未来不可限量啊!
而眼前这位贾蔷,无疑会成为贾家未来的领军人物。
尤为关键的是,这贾蔷出身宁国府,父母双亡,根基浅薄,此时还没有显山露水,正是笼络他的好时机啊!
想到这里,冯唐面色肃然,沉声说道。
「蔷哥儿,你说得很对,咱们是打断骨头还连着筋的自己人,今儿本侯便给你选句准话,即便陛下为了稳定东南人心,不愿意大动干戈本侯拼了这爵位不要,也要杀光那些怀有异心的东南世家,给你们贾家一个交代,也给军中的袍泽兄弟一个交代。」
说到这里,冯唐嘿嘿一笑,压低声音说道。
「毕竟这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等大战结束,回京之后,陛下即便是责罚本侯,想来也不会要了本侯脑袋的。」
冯唐之所以这麽说,倒不是他真的敢违皇帝的旨意,真的玩一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把戏,而是他身为皇帝心腹,对李崇的行事风格极为了解。
此间事情,李崇一旦知晓,肯定会挥起屠刀,大杀特杀的。
所以冯唐这会儿说这些话,纯粹就是想和贾蔷搞好关系罢了。
说到底,贾蔷还是吃了年纪小,经历的事情太少的亏,他见冯唐这麽说,顿时被感动得眼圈微红,看着冯唐的眼神,也变得热烈亲切了许多。
冯唐见状,索性趁热打铁,开门见山。
「蔷哥儿,你还未娶亲吧?本侯有个闺女,最是敬重像你这样的少年英雄..:::
冯唐话未说完,贾蔷便红了脸颊。
「侯爷,自古婚姻大事,都是要听从父母之命的,末将从小父母双亡,婚姻之事自然是要由老祖宗做主的。」
冯唐见贾蔷并未直接出言反对,不由得心中一喜,哈哈笑道。
「蔷哥儿这话说得对,咱们勋贵之家,虽不像那些读书人,张口闭口都是什麽礼啊,
孝啊什麽的,
但咱们心中只有忠孝二字,这忠便是听陛下的,这孝则是听家中长辈的,你们贾家的老祖宗,不仅仅是你们贾家的长辈,也是咱们开国勋贵们的长辈,
等东南战事结束,本侯回京之后,自然是要登门拜访她老人家的,到时候本侯亲自向她老人家提亲,想来以你我冯贾两家上百年的交情,她老人家定然是不会驳我这个面子的。」
说罢,冯唐无比亲厚的拍了拍贾蔷的肩膀,便不再多说什麽,而是去探望其他伤重将士。
在经过贾环身边的时候,冯唐面色如常,心中却连道可惜。
这贾环也是个有出息的,可惜今儿伤了腿,不能再上阵厮杀了,未来的成就有限。
再加上贾环是贤贵妃和荣妃的亲弟弟,贾环的婚事,如果自己没猜错的话,陛下是会亲自过问的。
贾环一头连着军中,一头连着后宫,如此关键人物,陛下是绝对不会容许他们勋贵之间,互相联姻,抱成一团的。
可惜,实在可惜。
此间事了,冯唐便命人将贾蔷,薛蟠等人,还有那些贾家的部曲家将们,全部送到柳林镇去养伤。
并派人去杭州,绍兴等地,请来多位名医,为薛蟠,贾芸,和那些身受重伤的部曲家将们医治。
总之一句话,不惜一切代价,能救活一个是一个。
至于那些四散奔逃的倭寇,面对重重围堵,自然是一个也跑不掉。
除了极个别头目,抓了活口严加拷问之外,其馀倭寇则全部斩下首级,在军寨之外筑成一座京观。
一来,震镊那些残馀倭寇,震那些怀有异心的东南世家。
二来,彰显军功。
而更重要的,则是祭奠贾琏,祭奠在此役阵亡的那些贾家部曲家将们。
审问那些倭寇头目,得来的信息更是让冯唐等人震惊不已。
冯唐先前以为,此役歼灭两千倭寇,无疑是一场大捷,
而贾蔷,薛蟠等人,还有贾家那些部曲家将们,立下如此功劳,陛下肯定会人人封爵,个个厚赏的。
一番审问之后,冯唐这才知道,这些倭寇的头领竟然是犬养平八郎,而且还被一炮给轰死了。
要知道犬养平八郎可不是普通倭寇,他们这一夥倭寇,是七八股倭寇之中,实力最为强横的一支。
十数年以来,他们纵横海上,劫掠东南,可谓无恶不作。
经此一役,灭了最大的倭寇犬养平八郎,而剩下的那些倭寇实力较弱,已然成不了什麽气候,再也翻不起什麽大的浪花了。
也就是说,这一次柳林大捷,便将陛下的平南大计,给提前完成了一半。
若是再激进一点,陛下甚至可以提前组建商队,重开海路,再通西洋,去做那获利极为丰厚的远洋贸易了。
无非是让大乾水师武装护送罢了。
到时候那些倭寇若是胆敢劫掠商船,也省去了寻找他们踪迹的工夫,正好可以围点打援,予以歼灭。
那麽贾蔷,薛蟠等人的功劳,还有贾家那些部曲家将的功劳,便不再是冯唐预想的那样,无疑会大上许多许多。
而其馀军中袍泽,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估摸着肠子都能悔青了。
他们枕戈待旦,不敢有一日懈怠,苦哈哈的训练了好几年,结果最大的功劳,却被薛蟠,贾蔷等人,却被贾家给一股脑包圆了。
想到这里,冯唐摇头苦笑一声,心说贾家当兴,这就是命,半点不由人啊!
而知道了此战详细始末之后,远在三百里之外的中军大帐之内,此时却吵成了一锅粥林如海和史鼎等勋贵,坚持要将那些怀有异心,亦或者是有嫌疑的东南世家尽数屠灭,一劳永逸的解决掉所有问题。
而徐少湖和几名当地官员,则坚持没有确凿的证据,便动辑屠杀,会让东南各地人人自危的。
而他们以怀柔手段,替陛下安抚人心,好不容易才有了点成效,若是轻施杀戮,人心又将背离朝廷,更是后患无穷。
林如海则反唇相讥,说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行非常之事,若还是像以前那样,
非要有了确凿证据才能抄家灭族。
难道你想看到柳林镇一事,再次上演一次,两次,三次,甚至是无数次吗?
林如海更是说道,柳林镇一事,因为倭寇首领犬养平八郎,和他的心腹都死在了战场,导致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是哪几家当地大族与倭寇勾结,谋划着名血洗柳林镇,坏了陛下的平定东南大计。
那些被悄悄屠灭的军寨和民船,虽说根据其中的蛛丝马迹,还是能大致猜出来,到底是哪几家大族参与谋划了此事,但并没有直接的证据。
依着你徐少湖的意思,难道这几家大族,也要予以放过吗?
若是连他们都放过,你对得起那些阵亡将土,对得起每日里节衣缩食,为大军筹集钱粮军械的陛下吗?
林如海此言,说得徐少湖哑口无言。
就连原本和徐少湖,站在同一战线的几位当地官员,也纷纷跳反,选择支持林如海,
建议将那些怀有异心的东南世家尽数屠灭。
几近绝望的徐少湖,求助般的望向史。
「大帅,这些东南大族都是我大乾子民,不能轻施杀戮啊!」
史面色铁青,先是看了眼林如海,然后又看了眼徐少湖,摆了摆手说道。
「你们都别争了,此事本帅已经上奏陛下,至于如何处置,静候圣裁吧!」
徐少湖闻言,顿时面色苍白,心里更满是苦涩。
此事若由史做主,他还能为那些东南世家争取一线生机,可若是上达天听,让陛下圣裁?
陛下是个什麽样的人,他徐少湖还不清楚吗?
从即位亲政的那天起,陛下便动辄抄家灭门,动辄夷人三族,年仅十六岁,便在朝野上下有了暴君之恶名。
徐少湖长叹一声,心说那些底子不甚乾净,一早便被史和林如海怀疑,但碍于大局没有下手的东南世家,这次是真的死定了。
就连他徐少湖,也无法为其转圜,无法护其周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