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76章你若不杀他们,朕必杀你!
史鼐一句话,便让徐少湖闭了嘴。
接着,史连番下令。
既然最大的一支倭寇,也就是犬养平八郎,以及他手下的倭寇,都已经被全部歼灭,
而其馀的倭寇实力弱小,已然翻不起什麽大的浪花。
故此史下令,将三支主力部队,只留下一支由他直接指挥,其馀两支则全部打散分布在各个军寨之中。
军寨之中原有的地方民团,全部即刻解除武装,迁回内陆地区,让他们在当地屯田耕种。
很明显,史下达的这几道命令,已经不再相信任何一家当地大族,甚至是包括徐少湖所在的会稽徐家。
徐少湖见状,眼神绝望,面色灰败,心里更是万念俱灰。
他知道,传承千馀年的东南世家,完了,这次是全完了。
即便这一次,会有那麽一些东南大族侥幸存活下来,也会被打上不信任的标签。
接下来组建商队,重开海路,再通西洋,获利极为丰厚的远洋贸易,他们若是再想分一杯羹,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徐少湖甚至都怀疑,史之所以如此下令,就是想将他们东南世家,彻底排挤出海路贸易之外,让开国勋贵集团,还有京中的文官大佬们,独吞海路贸易之大利。
对了,还有薛家,作为陛下的钱袋子,获利如此丰厚的海路贸易,怎麽会少得了他们家呢?
而东南世家们,经济上大受损失,政治上也被打上了不信任的标签,便如同唐朝时期的河北世家,从此在大乾官场逐渐被边缘化。
只是唐朝时期的河北世家,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兵人家还有兵,真被逼急眼了,
人家还能反戈一击,而他们这些东南世家呢?
他们没了钱,没了朝中势力的支持,更没有人,没有兵,等待他们的,怕是只有慢慢蹉跎,直至消亡在历史长河之中了。
而他徐少湖,作为东南世家的代表人物,对此却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的发生。
这一切,该怪谁呢?
怪史?
怪林如海?
好像他们并没有做错什麽。
真要怪,似乎只能怪那几家当地大族了。
你们明明知道倭寇日薄西山,已经快要完了,却还要和倭寇勾结,意欲血洗柳林镇,
险些坏了陛下的平定东南大计。
想到这里,徐少湖心里又是一阵恼怒,不由得恨意滔天。
不过他恨的,不是史,不是林如海,而是那几家当地的世家大族。
这一次,他决定配合林如海,一定要将这几家当地大族,全部斩尽杀绝,就连家里的耗子窝都得给端了。
权当是给其他东南世家,权当是给他们会稽徐家报仇雪恨了。
毕竟他出身东南世家,对这些千年大族如此藏匿嫡系子孙,如何狡兔三窟的手段,他徐少湖可谓心知肚明。
以前他不动手,是念着大家都是东南世家,想着给彼此留一份情面,毕竟往后大家都还要在这东南地界上混呢!
可是现在,既然你们连累到了我们,甚至是将我们害得如此之惨,那就别怪我徐少湖心狠手辣,不念昔日交情了。
东南前线的奏报,八百里加急送到紫禁城,已经是六天之后的事情了。
这一日,李崇在翊坤宫起身,与薛宝钗温存了一会儿之后,便去了乾清宫,和贾元春共用早膳。
贾元春这会儿挺着一个大肚子,整个人也富态了许多,一身的雍容贵气,越来越像是一国之母了。
而奇怪的是,贾元春胖了那麽多,容貌竟然丝毫未减,反而越来越妩媚,越来越撩人了。
若不是怕伤了肚子里的孩子,李崇真想夜夜宿在乾清宫,搂着胖乎乎的贾元春睡觉。
至于贾元春受薛姨妈吃鸡蛋的启发,想出来的那个别样侍寝之法,自从那次她险些将胆汁给吐出来,李崇便不敢再让她瞎折腾了。
床第之欢是小,肚子里的孩子为大。
没法子,李崇只好单日召薛宝钗侍寝,双日召秦可卿侍寝,偶尔给李纨治治病,亦或者是召妙玉和贾迎春侍寝,结束这枯燥乏味而又平平无奇的一天。
在乾清宫用罢早膳之后,李崇又去了慈宁宫,去看望太子妃张嫣。
张嫣这会儿,也挺着一个大肚子。
而且王君效诊脉之后,拍着胸脯向李崇保证,说贾元春和张嫣二人,肚子里怀的都是男胎。
李崇喜不自胜,每日早晚都要来看望张嫣。
每次李崇前来探望之时,叔嫂二人都恪守礼法,真真是嫂子和小叔子相处的典范。
见张嫣身体康健,面色红润,体态丰腴,李崇放下心来,便离了慈宁宫,去武英殿处理政务。
当他批阅了十来份摺子之后,便看到了史的那份摺子。
李崇先是皱眉,继而面如黑炭。
等他耐着性子,将摺子看完之后,李崇便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的怒火,猛地拍案而起。
旋即,李崇脸上的怒火竟然神奇的消失了。
只见他阴渗的,一字一顿,咬牙切齿的笑道。
「东南世家,你们这是在找死!」
戴权和小桂子见状,吓得连忙跪伏在地,颤声说道。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啊!」
他俩伺候陛下这麽多年,对陛下的一举一动,可谓十分了解。
陛下若是暴怒非常,将你骂得狗血淋头,甚至是踢你几脚。
那麽恭喜你,你还有得救,说明陛下把你当自己人,并没有杀你的意思。
若是陛下面色如常,唇角含笑,而眼神却是冰冷至极。
那麽不好意思,在陛下眼里,你已经是一个死人了。
可陛下若是先暴怒非常,却突然整个人变得阴渗渗的,那可就太恐怖了。
因为这代表着,陛下要杀你全家,夷尔三族了。
而今天,李崇的表情,便是这极为恐怖的第三种情况。
李崇摆摆手,让戴权和小桂子起身,然后他又拿起史的那份摺子,又仔仔细细看了一遍。
接着,李崇拿起御笔,在摺子上批覆道。
「史你是废物,是蠢货吗?此等要紧之事,你不从速处置,为何要千里迢迢奏报于朕?
在你去东南之前,朕授你便宜行事之权,你为何不遵旨行事?
区区东南世家,为何不敢杀?有何不能杀的?
你若不杀他们,因而坏了朕的东南大计,朕必杀你!!!」
写罢这几句话,李崇将摺子扔给戴权。
「八百里加急,换马不换人,这份摺子必须在五日之内,递到史手中,若有迟误,
军法从事!」
戴权接过摺子,躬身退出殿外。
陛下要求得如此急切,这份摺子便不能让寻常信差去传递了。
戴权心里琢磨着,说不得他要挑选宫中好手,拼了命去将这份摺子,尽快送到史手中了。
戴权如何选人,如何递送摺子到东南前线,这里便不再一一赘述,只说李崇坐在御案之前,心里还是很生气。
这些个世家大族,真真该死。
但若要保持东南稳定,不至于激起大的民变,那些怀有异心的东南世家,自然要屠杀殆尽,而其馀的东南大族,以及普通老百姓,还是要安抚一番的。
随后,李崇命小桂子去召内阁首辅李守中,工部尚书赵温华,户部尚书杜知运,兵部尚书李不言,礼部尚书张前来。
李崇先是将史那份摺子的留档副本,让李守中等人看了一遍。
李守中等人看了面容大骇,他们也是没想到,这些东南世家竟然会如此愚蠢,眼看着倭寇都是秋后的蚂蚱,蹦哒不了几天了,他们竟然还会和倭寇勾结。
而让他们更没有想到的是,这些东南世家的胆子竟然会如此之大,他们竟敢血洗柳林镇,行此逆天之事,真真是不可理喻。
等他们看过之后,李崇便直接开门见山,说他意欲打压东南世家,压缩他们的科举名额等诸事。
对此,李守中等人没有片刻犹豫,便举双手表示赞成。
毕竟锅里的肉就那麽多,围坐在锅的旁边,参与分肉的人少了,他们以及他们身后的家族势力,自然也就能多吃几口。
反正他们文不是东南世家出身,死道友不死贫道,如此甚好。
见他们都不反对,李崇便让张拟旨,给浙江学政贾政,还有其他东南各省的学政,
下了一道特别的旨意。
本来在八月份的秋闹,东南各地押后一月,等那些怀有异心的东南世家被屠灭之后,
再行秋闹之事,以示安抚之意。
在旨意之中,李崇特意强调,秋闱押后一月,名为安抚地方,实则是防范那些东南世家,故而此次秋闹,务必要多录取一些寒门子弟。
哪个省录取的寒门子弟多,该省之学政当年在吏部的考评,便选定为优异。
往后数十年,逐年压缩那些东南世家的录取比例,便成了李崇打压东南世家的国策并且会一直推行下去。
而要推行这项国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当地督抚一级的重要官员,不能是东南世家出身。
好在自从李崇亲政以来,大乾各地的三互法,执行得极为到位,这一节倒也不用太过担心。
所谓三互法,说简单点,其中一项便是本地人不能在本地当官,为的就是防范当地世家做大,渐渐不受皇权的约束。
而徐少湖所担心的,东南世家在政治上不再受信任,逐渐被排挤出局,也在这一刻,
终于变成了现实。
至于该项国策之效果,真正体现出来的那一天,则要等到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毕竟像徐少湖这样的出身东南世家之人,想要渐渐边缘化,逐步淘汰替换,也得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圣人云,治大国如烹小鲜,事急则败,事缓则必成也!
料理完这些事情,李守中等人离去之后,李崇又拿起史那份摺子的留档副本,瞧了一次又一次,看了一遍又一遍。
当他看到贾琏阵亡,贾家部曲家将阵亡一百三十七人。
看到贾环右腿伤残,贾芸左臂被齐根斩断,贾蔷多处受伤。
看到薛蟠左臂被斩断,右臂骨折,肋骨多处骨折,一炮轰死了倭寇头目犬养平八郎。
李崇叹了口气,吩咐道。
「召荣妃贾探春,住在长春宫的贾迎春前来,
还有,派朕的御攀,去荣国府接贾史氏进宫,告诉她,朕有话对她说。」
至于贾元春,她现在怀有身孕,而且月份大了,行动不便,这件事儿还是先瞒着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