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大清话事人> 第282章 乾隆的另类持久战,细思极恐!

第282章 乾隆的另类持久战,细思极恐!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82章乾隆的另类持久战,细思极恐!
    最近,
    宫中近侍都发觉了一个古怪现象,皇上居然愿意再次搬进养心殿了。
    要知道,乾隆向来很看不惯他爹的所作所为。
    养心殿里有着浓郁的雍正烙印,一直是被他所嫌弃的地儿。
    和珅陡然冒出一个念头:皇上老了~
    成年后,儿子和父亲向来是冤家,争夺话语权。皇上登基后几乎把老爹的新政废了个乾净,矛盾可想而知。
    现如今却温情脉脉的看起了老爹的圣训!
    老了~
    人在亲情方面的心就会柔软了。
    ……
    「和珅,朕只召你一人前来商议。可知用意?」
    「保密!」
    「嗯。」乾隆微不可查的点点头,认可了这个说法。
    挑明这个话题,一是为了施恩,二是暗示。
    假如此事泄露,有其馀人知道了钱峰临死留下的纸条信息,你和珅就罪责难逃!
    和珅何等七窍玲珑?自然是了然于心。
    「朕想派一员钦差去江北明察暗访。但不宜搞的人心惶惶。你可明白?」
    「奴才明白。」
    「你觉得钦差人选,任用谁最合适?」
    和珅扑通跪地:
    「如蒙皇上不弃,奴才愿往。」
    乾隆欣慰的抬起手:
    「起来,朕和你是儿女亲家。不必如此拘谨,坐!」
    ……
    乾隆的馀光见和珅小心的搬来一个锦缎圆凳,坐在上面,双手按膝。
    收回目光,继续看扬州地方官府的急报。
    说道:
    「到底任用谁为钦差?朕还要思虑一二。」
    「如果钱峰真的是因为戳破了官仓存粮的惊天黑幕,而被人灭口。那朕就不得不怀疑一件事,当地的汉人官绅是否和伪吴王有暗中勾结?」
    和珅当然想到了这一层,略一思索就答道:
    「奴才觉得在钦差出京之前,可先派精干捕快潜入淮扬弄清楚一件事,刺客到底是伪吴王派的?还是粮仓硕鼠藉机栽赃?」
    乾隆满意的点点头:
    「你说的很好。如果是伪吴王所为,朕反而能松一口气。」
    说到这里,乾隆就伸手拉了窗边垂下的一根细丝线。
    没一会,一名侍卫低着头进来。
    「钱峰在扬州遇刺身亡,去查清楚刺客身份,便衣出京,不得公开身份,更加不能求助当地官府绿营。」
    「嗻。」
    和珅不用看也知道,是粘杆处的那帮鸟货。
    ……
    突然间,他想到了胡佐佑那家伙。
    当年御前争宠,被自己踢地方去了,好像就是去了扬州当知府。
    一时间,他产生了些许的心思。
    「奴才觉得此事有一关键人物就是扬州知府。无论他是清白的还是湿了水,多少会知道一点黑幕,就看他忠不忠了。」
    「朕亦有同感。你可以户部秋赋的名义,行文试探一二。」
    「嗻。」
    和珅心中窃喜,抓到整人的由头了。
    突然,乾隆起身:「去三希堂。」
    和珅赶紧上前扶住。
    「朕准备让刑部侍郎郑谨生去扬州,以钦差的公开身份调查钱峰的死因,敲山震虎。」
    「皇上圣明。」
    这句话是发自内心的。
    老皇帝神志之冷静,布局之周密,属实罕见。
    ……
    三希堂,是乾隆的书房。
    里面收藏了上百件书法名作,其中最珍贵的是三王三帖!
    乾隆再一次欣赏了《快雪时晴帖》,找一空白处。
    啪,又盖了一章。
    对于这种略显神经质的行为,和珅选择了沉默。
    偷眼望去,字帖的空处密密麻麻全是红印章。这还不算,还有若干蝇头小楷,那是皇上的读后感!
    最早的可追溯到30年前,最晚的据说是上个月。
    「主子,十五阿哥在淮安府~」
    「嗯,你提醒朕了。永琰这是扎进了一个是非窝,该回京呢还是继续留任地方呢?」
    和珅没有吭声。
    事关皇子,不该臣子置喙。
    过了一会,乾隆抬起头: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永琰他也不小了。给他压一压担子,了解一下咱大清的基层庶务吧。」
    「请皇上示下?」
    「军机处拟旨,皇十五子永琰品格高洁,为人敦谨。可署理江苏巡抚,兼两淮盐运使。抽调京师骁骑营汉军旗马甲5000,及护军营左翼2个佐领出京,组建抚标卫队。」
    「皇上圣心烛照。」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乾隆念叨了一句诗,似颇有感慨。
    ……
    傍晚召见重臣——这是从已故大学士傅恒担任首席军机大臣时期开始的惯例。目的是再次确认某些重大事件并未遗漏,加以落实,君臣对齐。
    今日的晚面,
    乾隆分别召见了多位重臣,谈话内容不为人知。
    工部尚书忧心忡忡,接到了一项庞大的工程,大造海船!
    皇上不曾说用途,但可想而知,无非是对付江南伪吴王势力。或许还有一种可能,南方税赋钱粮要改走海上运输。
    京城没有秘密,造船的事很快就成为了圈子里的话题。
    于时和,回府闲聊:
    「爹,朝廷开始大造海船了。」
    「嗯?多少艘?在哪儿造?」
    「只知拟给工部拨银60万两,地点在旅顺。」
    于敏中一咕噜坐累了起来:
    「当真?」
    「爹,这消息是工部左侍郎的儿子亲口说出来的,不会有假。」
    于时和有些疑惑,望着自己爹的复杂表情,
    问道:
    「爹,这有什麽不对吗?」
    ……
    「伱们,出去。」
    「是。」两个暖脚的丫鬟低头退出,关好门。
    于敏中这才慢悠悠说道:
    「造海船,自然是为了出海。出海做什麽?呵呵呵,为了把南方8省的赋税钱粮运到北方。」
    于时和点头:
    「爹,这我懂。没有南方源源不断的粮米,朝廷撑不起来。」
    「你觉得这说明了什麽?」
    「说明江南战事不乐观?」
    「对。说明皇上心里对速平江南没有信心。故而不惜大兴土木,在关外祖宗之地砍伐巨树,这可是稍违祖制的。」
    于时和很吃惊,反问道:
    「江南伪吴王居然有如此强悍的战斗力?我们老于家,岂不是回不去了?」
    于敏中忽略了第二个问题,回答了第一个问题:
    「能在江南站稳脚跟的贼酋,可不止是能打。」
    「对了,我哥在淮安府那边做粮道风生水起。我也这麽大年龄了,是不是~」
    「你也想外放做个官?」
    「对。」
    ……
    于敏中用一种慈父的眼神望着他:
    「别急,别急。火候未到。出仕不在于早晚,而在于恰当的时机。岂不闻,一飞冲天之典?」
    于时和无奈的笑了:
    「爹,我怕到时候啥也不懂。」
    「大谬。金印在手之时,你就什麽都懂了。爹暂时还死不了,你们头上的这片天,爹还能扛得起。」
    「好吧。」
    于敏中知道这小儿子心中失落,低声说道:
    「旅顺大造海船之事,爹还有一个猜测。」
    「从海上进攻江南?」
    「这是果,却不是因。」
    「爹,你就别打太极拳了。这里又不是朝堂。」
    「呵呵呵,皇上或许担心九江也守不住了。」
    「啊?」
    「取纸笔来。」
    于敏中虽老,记忆却不错。
    在纸上大致勾勒了一下地图,讲解道:
    「南方诸省财富若要运到北方。首选是东线水路:长江——大运河联运,其次是中线陆路:途经九江。」
    【注:中线,大体可参照今天的京九铁路。特点是,选线避开了大山,尽量走的平地。】
    ……
    于时和一脸雾水,摇头。
    不懂!
    爹你聊人情世故,儿子能懂。聊这种战略路线,难为儿子了。
    于敏中倒是很耐心,裹着被子讲解道:
    「首选路线已被伪吴王窃据。现在各省的解银丶粮米是走的九江这条线。虽然运输成本大了点,可至少还能运。」
    说到这里,
    他突然语气加重,将毛笔狠狠戳在九江位置。
    「若是抚远大将军丢了九江,伪吴王控制了九江,那会是什麽情况?」
    于时和一哆嗦:
    「两广丶湖南丶广西丶福建的钱粮就无法走陆路北运了。除非,除非~」
    于敏中神情凝重:
    「除非走川陕线,走襄阳南阳线。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简直是噩梦,杯水车薪而已。」
    【要考虑古代糟糕的道路情况,翻山越岭对于车辆来说几乎是不可能。而靠人背扛,100斤米翻阅几座山后,怕是只剩下一碗米。】
    于时和虽然纨絝,却不是傻子。
    立马问道:
    「爹,你的意思是皇上已经考虑到了这一层,所以提前早做准备。」
    「圣心难测。皇上英明,许是看到了这一层,心有隐忧,故而早早布局海运。」
    ……
    父子俩相对无言,若是真如此,局势就可怕了。
    这会的局势,对于绝大部分清廷官绅而言,是没有放在心上的。
    即使李郁占据了江南十几府,取得了一场又一场军事胜利。
    可大部分人还是坚信清廷必胜,李郁必败。
    伪吴政权无非是第二个准噶尔,第二个金川,闹腾的时候长了些罢了。
    信心比什麽都重要!
    这一点,作为穿越者的李郁心知肚明,但是他不能讲。因为信心,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
    天下人对于清廷有着强烈的盲目的信心。
    虽然很多人未必是真心忠诚,但并不影响他们心里觉得清廷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爱新觉罗氏百馀年积累起来的信心,岂是自己区区几场胜利能改变的?
    不过若是拿下九江,最好再加上击毙阿桂,那就很不一样了。
    信心之墙就会出现裂缝。
    一些人就会好奇的打量自己琢磨自己,产生一些微妙的想法。而人心中的想法一旦滋生,就再也无法铲除。
    ……
    这一点,李郁和乾隆再次达成共识。
    老狐狸和小狐狸的较量才刚刚拉开帷幕。
    九江城,
    一骑飞马冲入城中。
    骑士手持令箭,一路跑进抚远大将军行辕:
    「兵部急件。」
    阿桂拆开火漆,取出稍稍一浏览,就明白了皇上的用意。
    「九江至关重要,务必严防死守。」
    「招募流民强壮者编入绿营,体弱者修筑工事,野战和坚垒结合,切切。」
    「多铸大炮安置在坚垒当中。吴军火炮犀利,甚超官军。若无重炮,恐不能挡。」
    「内番蒙古马队半个月后可抵达九江行营,亦归你节制。」
    「动员江西士绅捐献军粮军饷。阐明利害关系。」
    「卿定要细细体会朕之深意,金川之经验。不可冒险,不求速胜。」
    「朝廷拥有数十省份,人力物力充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伪吴精兵不过三四万,地不过十馀府。相持下去,朝廷必胜,伪吴必败。」
    ……
    阿桂反覆浏览了三遍,又沉思了半个时辰。
    豁然开朗!
    他发自内心的赞叹道:
    「皇上之眼光,古今罕见。」
    当即写了一份摺子,交驿马发出。
    随后又手书多道军令,分别交付各部,严格执行。
    江西巡抚牵头号召江西全省士绅捐输,数量不限!
    一来解大军粮饷之困。
    二来将士绅全部绑上战车,立场鲜明,将来若江西失陷,伪吴王不会饶了他们,争取都不会争取,直接杀人。
    向各州县官下令,集中流民,送至九江大营。
    无论男女老幼,全要!
    哪怕是一个小脚妇人,一个九岁娃娃,也有他的用处。
    前者可洗衣服可慰军心,后者可肉身抵贼兵子弹。
    这里面的深意,仔细分析起来令「人」拍案叫绝。流民和贼兵都是敌人,哪一方死光了都是利好朝廷。
    流民少了,地方上就不会有民乱。
    以流民妇孺驱使在前为盾:
    贼若仁义,则官兵一哄而上,赢!贼若枪击流民,则道德有亏,朝廷找到道德抓手,大肆攻击,还是赢!
    战况僵持,拉锯来回作战:
    贼之精兵丶火药终究有个限度,流民死光了,贼兵怕是火枪也只能当烧火棍用了。
    ……
    池州府到黄石矶,挂着「吴」旗的船只来往不绝。
    将第2军团所需的物资,运到前线。
    煤炭丶军服丶枪炮丶火药丶盔甲丶刀矛丶便携军粮,还有四轮车厢。
    其中亦有少数新兵,以及新来的军官。
    苗有林心知肚明,他不可能把第2军团经营的水泼不进丶针插不进。
    索性看开了,不再存有过多的小心思。
    先和两位副总指挥郑河安丶黄肆喝了几次酒,拉近了关系。
    之后将他的起家队伍编成了2个营。又挑选了一些老弟兄,占据了三分之一的(正副)营指挥使以上军职。
    给各营补充新兵,招募皖南壮丁。
    总算是完成了对第2军团的牢牢掌握。
    他的这些行为李郁知道,但是不打算干涉。
    原因很简单:
    一支军队要想有战斗力,主将不可能是光杆司令,必定要安插自己的亲信。
    而且,
    苗有林的一番调整,也改变了第2军团「淮西」清一色的局面。
    中级军官当中,淮西人的比例降到了三分之一,苗部旧人占据了三分之一,其馀各地军官占据了三分之一。
    ……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娱乐帝国系统 顶级赘婿 从肉体凡胎肝到不死不灭 洛杉矶之狼 武道长生,我的修行有经验 阴脉先生 我是表妹(快穿) 摆烂,摆烂,摆烂!!! 子孙满堂苏颜林琅 文豪1978 大唐之最强皇太孙 华娱2021:他不是搞科技的吗 我的心动老板娘 东京大律师:开局律所破产 我的天道版本太低,所以全是漏洞 从县委书记到权力巅峰 屠龙倚天前传 国潮1980 霸道总裁专宠离婚女
验证码: 提交关闭